-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科
-
出血性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主要由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动脉瘤、凝血功能障碍、脑淀粉样血管病等因素引起。若身体感到不适,务必立刻就诊,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切勿自行开处方。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脑血管壁,使其变得脆弱,容易破裂出血。 2.脑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血管结构异常,易导致出血。 3.动脉瘤:脑动脉壁局部薄弱,形成瘤样突起,破裂后引发出血性中风。 4.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影响血液凝固,增加出血风险。 5.脑淀粉样血管病:淀粉样物质沉积在脑血管壁,使其易破裂出血。 总之,出血性中风危害极大,一旦出现头痛、呕吐、偏瘫等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方法包括控制出血、降低颅内压、预防并发症等。患者日常要注意控制血压、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以预防出血性中风的发生。
2024-12-10 11:39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