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宇 副主任医师
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
快速掌握滞留针留针时间,需考虑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留置部位、护理情况等因素。 1. 患者年龄:儿童和老年人血管较脆弱,留针时间相对短,一般2 - 3天;青壮年血管条件好,可适当延长至3 - 5天。 2. 病情:病情严重、免疫力低下者,为防感染,留针时间宜短;病情稳定、免疫力正常者,留针时间可稍长。 3. 药物性质:刺激性强的药物,如化疗药、高渗溶液等,易损伤血管,留针时间不宜超过24 - 48小时;普通药物,留针时间可长些。 4. 留置部位:四肢远端血管血流慢,留针时间短;近心端血管血流好,留针时间可长。 5. 护理情况:护理得当,如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活动等,留针时间可延长;护理不佳,出现红肿、渗血等,应及时拔针。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能快速掌握滞留针留针时间。实际操作中,还需密切观察患者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处理。
2025-03-02 2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