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胜杰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
水质与输尿管狭窄导致肾积水存在一定关联,主要通过结石形成、感染、矿物质沉积、黏膜损伤、先天发育影响等方面体现。 1. 结石形成:水质硬,含较多钙、镁等离子,长期饮用易形成泌尿系统结石,结石阻塞输尿管,引起输尿管狭窄,进而导致肾积水。 2. 感染:水质差,含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炎症反复刺激可使输尿管黏膜充血、水肿、粘连,造成输尿管狭窄和肾积水。 3. 矿物质沉积:某些地区水中含特殊矿物质,长期摄入会在输尿管壁沉积,影响输尿管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狭窄和肾积水。 4. 黏膜损伤:水质中有害物质可能损伤输尿管黏膜,破坏其防御屏障,易引发炎症和瘢痕形成,导致输尿管狭窄。 5. 先天发育影响:胎儿期若孕妇饮用不良水质,可能影响胎儿泌尿系统发育,增加先天性输尿管狭窄和肾积水风险。 水质对输尿管狭窄和肾积水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改善水质、保持良好饮水习惯,对预防泌尿系统疾病有积极意义。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2025-03-12 09:29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肾积水? 尿液从肾脏排出受阻、蓄积引起肾内压升高,造成肾盂肾盏逐渐扩张,肾实质萎缩与肾功能减退,临床上称为肾积水(hy-dronephrosis)。尿路任何部位长时间梗阻,最终可造成肾积水。巨大肾积水时容量可达1000ml以上(小儿超过24小时尿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