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周恩超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肾内科
-
多囊肾症状根源与基因密切相关,主要涉及PKD1、PKD2基因突变、基因遗传方式、基因表达异常、蛋白功能缺陷、环境因素影响等。 1. PKD1、PKD2基因突变:这两个基因发生突变是导致多囊肾的常见原因,PKD1基因突变引发的疾病症状往往更严重。 2. 基因遗传方式:多囊肾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两种方式,前者多见,患者通常在成年后发病,后者多在婴幼儿期发病。 3. 基因表达异常:即使基因未突变,其表达过程出现异常,也可能使肾脏细胞生长调控失衡,形成囊肿。 4. 蛋白功能缺陷:相关基因编码的蛋白功能出现缺陷,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影响肾脏正常结构和功能,促使囊肿形成。 5. 环境因素影响:环境因素可能影响基因的表达和功能,如毒素、感染等,增加多囊肾发病风险。 多囊肾症状根源与基因的多个方面相关,基因突变、遗传方式、表达异常、蛋白功能缺陷以及环境因素都在其中发挥作用。了解这些有助于深入认识疾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025-03-18 06:50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多囊肾? 多囊肾又名Potter(Ⅰ)综合征、囊胞肾、双侧肾发育不全综合征、多囊病。我国1941年朱宪彝首先报道,本病临床并不少见。多囊肾有两种类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婴儿型)多囊肾,发病于婴儿期,临床较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成年型)多囊肾,常于青中年时期被发现,也可在任何年龄发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