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陈慕豪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脾胃病科
-
易患大肠息肉的中医体质有湿热体质、痰湿体质、血瘀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等,早期症状有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黏液便、腹部不适等。 1.湿热体质:体内湿热蕴结,易导致肠道气血运行不畅,湿热之邪侵袭大肠,易形成息肉。常表现为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等。 2.痰湿体质:痰湿内生,阻滞肠道气机,影响肠道的正常运化,从而增加息肉发生几率。可伴有体型肥胖、胸闷、痰多等症状。 3.血瘀体质:气血瘀滞于肠道,脉络不通,日久形成息肉。可能有面色晦暗、皮肤粗糙等表现。 4.气虚体质:正气不足,肠道功能减弱,无力推动糟粕排出,易使邪气积聚,引发息肉。常见神疲乏力、气短等症状。 5.阳虚体质:阳气不足,肠道失于温煦,寒凝血瘀,易产生息肉。会有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等表现。 早期症状方面,大便习惯改变可表现为便秘或腹泻,或两者交替;便血一般为少量鲜血附着于粪便表面;腹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或胀痛;黏液便表现为大便带有黏液;腹部不适多为胀满感。 了解易患大肠息肉的中医体质和早期症状,有助于早发现、早干预。若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或肛肠外科就诊,以便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遵医嘱使用药物,如参苓白术散、木香顺气丸、血府逐瘀丸等。
2025-03-31 10:13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是指一类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大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大肠息肉恶变率大概是为10%。大便中粗渣和异物及其他大肠息肉的病因可造成肠黏膜损伤或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最终可形成肠息肉状突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