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符文彬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针灸科
-
扎针灸后出现心慌副作用,可能由晕针、紧张情绪、体质虚弱、穴位刺激过强、疾病本身影响等因素导致。 1. 晕针:部分人扎针灸时会晕针,进而出现心慌、头晕、出汗等症状,此时应立即停止针刺,让患者平卧,松开衣带,注意保暖。轻者可饮用温开水或糖水,一般可逐渐恢复。 2. 紧张情绪:扎针灸前过度紧张,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引发心慌。可通过深呼吸等方式放松,缓解紧张情绪。 3. 体质虚弱:体质差的人,扎针灸后可能因气血一时难以适应而心慌。应适当休息,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4. 穴位刺激过强:针刺手法不当、刺激量过大,也会导致心慌。需调整针刺手法和强度。 5. 疾病本身影响:本身有心脏疾病等,扎针灸可能诱发心慌。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和处理。 扎针灸出现心慌副作用原因多样,需根据具体情况处理。若心慌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2025-04-07 00:57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内病外治”的医术。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