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文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级甲等
遗传与内分泌科
-
减肥药潜在致癌风险与药物成分、作用机制、代谢影响、个体差异、长期使用等因素有关。常见可能有问题的药物包括西布曲明、芬氟拉明、安非拉酮等。 1. 药物成分:部分减肥药含有的化学物质可能具有基因毒性,损害DNA,增加细胞癌变几率。 2. 作用机制:一些减肥药通过影响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来抑制食欲或加速代谢,长期干扰正常生理功能,可能引发肿瘤。 3. 代谢影响: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对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增加患癌风险。 4. 个体差异:不同人对减肥药的反应不同,某些人可能因遗传因素对药物致癌作用更敏感。 5. 长期使用:长期服用减肥药会使身体持续暴露在可能致癌的环境中,累积致癌风险。 减肥药潜在致癌风险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选择减肥药时需谨慎,若有减肥需求,建议咨询专业医生,采用健康科学的减肥方法。
2025-04-11 0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