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高光玲 副主任医师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内分泌科
-
胆囊萎缩是胆囊发生的一种病理改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等。处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调理等。 1.病因:胆囊炎长期刺激可导致胆囊壁增厚、纤维化,最终引起胆囊萎缩;胆结石长期存在可阻塞胆囊管,影响胆汁排泄,导致胆囊萎缩;胆囊息肉若较大或有恶变倾向,也可能引发胆囊萎缩。 2.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 3.检查:可通过 B 超、CT 等检查明确胆囊萎缩的程度和相关病因。 4.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消炎利胆片、熊去氧胆酸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但药物治疗效果有限。 5.手术治疗:如果胆囊萎缩严重,失去功能,且存在恶变风险,通常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术。 6.生活调理:饮食要清淡,避免油腻、辛辣食物,规律作息,避免劳累。 胆囊萎缩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注意生活中的调理,以促进康复。
2024-12-02 17:21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胆囊萎缩? 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致胆囊壁增厚,胆囊体积明显缩小者,谓胆囊萎缩。此类病人常有较长的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病史,平素症状不明显,但易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病人除有胆区疼痛不适外,多伴有消化不良的症状,胆囊萎缩属中医学的“胆胀”范畴。《灵枢·胀论》云:“胆胀者,胁下胀痛,口中苦,善太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