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患者多种症状未确诊,如何明确病因?
本人67岁,因腹泻一个月,大便冻状,出汗量多,四肢掌心发热,厌食,经住院检查:血清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1,游离甲状腺素21.67,促甲状腺激素3.47,葡萄糖3.6,果糖胺1.2,糖化血红蛋白ALC5.25;大便 悬滴末见霉菌;血沉 ESR 10MM/H;BS 5.4MOL/L;全血 基本正常; 肝胆脾胰B超 肝脏:右肝上界锁骨中线6肋间,肋缘下约MM,左肝长61MM,厚67MM,肝形态规则,表面光滑,实质回声增强,光点细密,分布不均匀,远扬回声衰减右肝后叶可探及一大小约18X17MM的低无回声区,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晰,肝内管系结构不清晰,门静脉内径约10MM,内清;胆囊 大小约48X22MM,稍毛糙,胆汁透声可,胆总管上段可见,内径约6MM,内清;胰腺 胰头厚约17MM,胰体厚约10MM,大小正常,形态规则,表面光滑,实质呈细点状,光点分布均匀,主胰管不扩张;脾脏 脾厚约26MM,肋缘下约MM,脾实质回声均匀,脾静脉内径约6MM;腹腔内可探及不规则游离暗区,内透声欠佳,最深处约13MM;结论:脂肪肝,右肝后叶低无回声区,性质待定,建议进一步检查,腹腔积液。
血清 结核抗体:TB-AB 阴性
尿检 蛋白质 :PRO +1,其余正常。
胸腔检查及穿刺定位B超:取座位,双侧胸腔反复探查,右侧胸腔膈上可探及约66MM液性暗区,内透声可,左侧胸腔内末探及明显液性暗区。结论:右侧胸腔大量积液。经穿刺术后,排液约1000ML/6天。
胸腹水检查:体液蛋白 44G/L,体液乳酸脱氢酶 2642U/L,体液腺苷脱氨酶 45。
胸水 结核抗体 阴性;肿瘤细胞学报告单:涂片中大量中性粒细胞及间皮细胞,考虑炎症性病变。
腹水检查:黄色,微浑,小凝块,李凡它试验 阳性,细胞总数6500*10^6/L,白细胞数4600*10^6/L,多个核细胞 0.8,单个核细胞 0.2。
胸水B超检查:腹腔内多切面反复探查,于下腹部及双侧髂窝均可探及不规则游离液性暗区,内透声欠佳,最深处分别约55MM(下腹部),12MM(右髂窝),18MM(左髂窝)。双侧胸腔背部反复探查,末见明显游离液暗区。结论:腹腔积液。
肠镜检查:进镜情况:肠道准备满意,进镜顺利。
回肓部:回盲瓣粘膜糜烂充血,质软,末端回肠粘膜糜烂充血,质软。
升结肠:见一处息肉,直径约0.5CM,表面光滑。
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都末见异常。
直肠:粘膜局限性充血肿胀,见多处息肉,直径约0.2MM,活检1块。
结论:末端回肠 回盲瓣炎症改变 大肠多发性息肉。
直肠病理诊断结果:少量粘膜病变符合粘膜炎性息肉,检材内末见恶性病变。
血清检查:基本正常(对照参考范围),
腹部B超检查:腹部沿大血管走行反复探查,部分切面因气体干扰显示不清,所示切面末见明显肿大淋巴结,下腹部可探及不规则液暗区,深约32MM,下腹部似可探及大小约122X37MM氏回声包块,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
结论:腹腔积液 下腹不似可探及低回声包块,性质来源待定,来源于肠道?
腹部CT检查:肝轮廓规则,其内密度偏低,末见肝内外胆管扩张,脾 胰 肾末见异常,空回肠积气明显,肠道不规则扩张,下腹部末见明显块影,增强后,上述脏器末见明显异常强化改变。
结论:脂肪肝 肠道病变可能性大。建议肠道跟踪检查。
小肠钡餐检查结论:小肠功能性紊乱。
住院治疗一个月,末见明显好转,药物按抗结核治疗,现病人出院,无食欲,全身无力,夜不能睡。继续服用抗结核药物及中草药。 出院结论是:结核性肠炎,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肠道肿瘤?建议作小肠镜检查。
请问是否肯定是结核病?还需要作些什么检查才能确诊?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艳玲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科
-
患者出现腹泻、多汗、发热、厌食等症状,多项检查仍未明确病因。可能的因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药物不良反应等。 1.感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等,需进行病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可通过自身抗体检测来辅助诊断。 3.肿瘤:肠道肿瘤或其他部位肿瘤转移,可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增强CT或PET-CT等。 4.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需复查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抗体。 5.药物不良反应:某些药物可能导致类似症状,需回顾用药史。 6.其他:还应考虑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综合患者的症状、检查结果和治疗反应,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多学科会诊,以明确诊断,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
2024-12-05 0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