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占位是否必须手术和摘除脾脏
??λ
病案 2011年11月17日体检做B超检查发现:脾脏形态大小正常,其内可见约3.3×3.0cm的低回声区,周界尚清,余实质回声均匀。肝脏形态大小正常,实质回声均匀,肝内管状纹理走形规则,门脉(-)。胆囊轮廓清,囊内透声好,胆管(-)。胰腺形态大小正常,实质回声均匀。双肾轮廓清,实质回声均匀,集合系统(-)诊断结论:脾内回声异常 CT检查(2011年11月18日)检查项目:肝、胆、脾扫描所见: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64层):平扫: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表面光滑,各叶比例正常,实质密度均匀。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胆囊不大,胆囊壁不厚,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胰腺形态密度未见异常。脾脏局限性膨隆。腹膜后主动脉旁见直径7mm的淋巴结影。余未见异常。增强扫描:动脉期肝右叶见一直径1.2cm的强化结节,边界清;脾内见一大小约2.7×3.2cm的明显强化结节,边界较清。静脉期肝内结节呈等密度显示不清,脾内病变呈低密度改变。初步诊断:肝脏及脾脏富血供结节,请结合临床。核磁检查 (2011年11月22日)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临床诊断:肝、脾占位检查部位及名称:肝脏MR增强放射学表现:肝脏外形及轮廓正常,T1WI示肝实质信号均匀,T2WI示右后叶见一小点状较高信号影,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周围明显强化,延迟期呈等信号。左外叶见一T2WI极高信号无强化囊状影。余肝内未见明确异常信号影,增强后肝内未见明确异常强化。门脉显示正常,肝内胆管未见明显扩张。胆囊略缩小,胆囊壁环形增厚。脾脏略增大,其内可见一大小约2.8×2.9cm的占位影,T1WI呈混杂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较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减退呈略低信号、胰腺、片内双肾及双侧肾上腺区未见明显异常。肝门部及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放射学诊断: 1、肝右后叶包膜下强化灶,考虑炎性病灶可能,建议短期随访。 2、肝左外叶微小囊肿。 3、脾脏占位,考虑恶性病灶可能。 PET-CT诊断报告(2011年11月25日)上海长海医院检查所见:注射示踪剂后60min显像。双侧大脑半球对称,密度未见异常,皮层各叶放射性分布均匀。皮层下各种神经核团显影清晰,放射性分布对称。脑沟脑池未见明显增宽、加深,双侧脑室对称,中线无移位。小脑显影未见异常。口咽部两侧腺体显影对称,鼻咽部无异常放射性浓聚。双侧甲状腺形态规则,密度均匀,未见异常FDG摄取。双侧颈部未见异常淋巴结影。胸廓对称,两肺纹理清晰,未见磨玻璃样或实变性阴影,未见异常FDG摄取灶。纵膈及两侧肺门未见淋巴结肿大及异常摄取。胸膜无增厚,胸腔内未见明显积液。心肌呈生理性摄取。两侧乳腺未见异常浓聚灶。肝脏形态可,轮廓光整,肝叶比例正常,外院CT增强所示肝脏及脾脏病灶,FDG未见异常摄取。胆囊大小、密度未见异常,胆囊壁无增厚。胰腺形态、密度未见异常,胰管不扩张。两侧肾脏显影可,肾实质密度均匀,肾盂、肾盏及输尿管无扩张。两侧肾上腺显影大致正常。胃充盈佳,胃壁未见异常增厚,FDG未见异常摄取。肠道条状显影。腹膜后未见异常淋巴结影。腹水征阴性。膀胱放射性浓聚如常,膀胱壁无增厚。子宫大小正常,密度均匀,未见异常放射性浓聚。颈、胸、腰椎序列齐,部分椎体边缘骨质增生。视野内全身骨质未见异常放射性摄取。诊断意见: 1、外院CT增强所示肝脏及脾脏病灶,FDG未见异常摄取,考虑良性病变可能大,建议随访; 2、颈胸腰椎退行性变; 3、脑FDG未见异常摄取。化验单: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1、甲胎蛋白 结果1.6 参考值 0-20ug/L 2、癌胚抗原 结果1.3 参考值 0-10ug/L 3、CA-19-9 结果20.5 参考值 0-39U/mI 4、CA-724 结果22.8 ↑ 参考值 0-6.9U/mI 5、CA-125 结果11.4 参考值 0-35U/mI 6、CA242 结果20.1 ↑ 参考值 0-20U/mI 是否必须手术,是否必须摘除脾脏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钱立康 副主任医师
铜陵市妇幼保健院
二级甲等
内一科
-
脾脏占位是否需要手术及摘除脾脏,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占位的性质、大小、症状、患者身体状况以及相关检查结果等。 1. 占位性质:如果占位是良性的,且没有引起明显症状,生长缓慢,可能不需要立即手术。但如果是恶性的,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2. 占位大小:较小的占位对脾脏功能影响不大时,可先观察。较大的占位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增加手术的必要性。 3. 症状表现:若患者出现脾区疼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手术的可能性增大。 4. 患者身体状况:身体状况良好,能耐受手术的,更倾向于手术治疗。若身体虚弱,手术风险高,可能选择保守治疗。 5. 检查结果:如其他检查提示占位有恶变倾向或存在转移风险,一般建议手术。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
2024-12-05 00: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