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磊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肝胆外科
-
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以及胆囊结石的形成可能与胆汁成分异常、胆道感染、胆道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这类结石可能引发腹部疼痛、黄疸、发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引起胆管炎或胰腺炎。面对这些状况,及时就医至关重要,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若感身体不适,请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遵循医生指导进行治疗,切勿随意服药。
2012-12-26 11:11
1.病因解析:胆汁中胆固醇、胆盐比例失衡,胆道细菌感染,胆道狭窄或胆道寄生虫感染,遗传因素,长期胆汁淤积等均可导致结石形成。
2.诊断手段:超声检查、CT扫描、MRI、ERCP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评估结石大小、位置及胆道结构。
3.保守治疗:对于无症状的小结石,可采用低脂饮食、增加运动等方式控制,定期复查监测结石变化。
4.药物治疗:熊去氧胆酸等溶石药物可能有助于溶解胆固醇结石,但对于钙化结石效果有限。
5.手术干预: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开放手术等,适用于有症状或并发症的结石患者。
针对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应根据结石大小、位置及患者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合理的保守治疗或手术干预,定期复查,以预防并发症,保障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