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宁飞 副主任医师
广东祈福医院
三级甲等
针灸科
-
针灸作为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在缓解疼痛、改善循环、调节神经系统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频繁针灸可能引起皮肤感染、出血倾向、神经损伤等问题,需谨慎对待。行用药存在隐患,身体出现不适时,请务必咨询医生,科学治疗。
2013-03-28 17:00
1.缓解疼痛: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紧张和慢性疼痛,适用于颈肩腰腿痛等多种症状。
2.改善血液循环:通过促进血液循环,针灸有助于缓解局部缺血症状,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
3.调节神经系统:针灸能够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4.潜在风险:过度或不当针灸可能导致皮肤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副作用,特别是对于凝血功能障碍者更为危险。
5.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针灸的反应存在差异,一些人可能对针刺不敏感,而另一些人则可能过于敏感,甚至出现晕针现象。
针灸在正确操作下对身体有益,但频繁或不当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合理安排针灸频率,以发挥其最佳疗效同时避免潜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