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积液治疗相关疑问:腔内血管及药物作用机制
2011年5月初,因心脏痛痛,查出心包积液,后做结核皮试呈强阳,于是按结核性心包炎治疗(未确诊结核性心包炎,因未穿刺取液,但皮试强阳)。主要方法是四联用药(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葵花护肝片),连续服用一个半月之后停药(6月20日左右停药),积液减少约2毫米。最近,心脏区域痛痛,彩超显示积液增多(左侧卧最大26mm,右璧7mm)于是打算继续按结核治疗。同时患有糖尿病(不太严重),高血脂症。心包腔内是否有血管?药物有效成分如何抵达心包腔内的??如果药物有效成分抵达心包腔内,是否作用减弱?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西生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级甲等
口腔颌面外科
-
心包积液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表现,涉及心包腔内血管分布、药物作用途径及效果等问题。包括心包结构、积液形成原因、治疗药物、药物运输机制、药物作用变化等。 1. 心包结构:心包由纤维心包和浆膜心包组成,浆膜心包又分为脏层和壁层,两层之间的潜在腔隙即为心包腔。 2. 积液形成原因:可能由感染(如结核)、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创伤等引起。 3. 治疗药物:常用抗结核药物有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等,还可能用到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 4. 药物运输机制: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心包,血管分布有助于药物运输。 5. 药物作用变化:药物进入心包腔后,其有效成分浓度可能会有所降低,但仍能发挥治疗作用。 总之,对于心包积液的治疗,明确病因是关键,选择合适的药物并规范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和复查。
2024-12-04 16:58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心包积液? 随着临床检验的水平提升,心包积液在病人中的检出率明显上升,可高达8.4%,大部分心包积液由于量少而不出现临床征象。少数病人则由于大量积液而以心包积液成为突出的临床表现。当心包积液持续数月以上时,便构成慢性心包积液。导致慢性心包积液的病因有多种,大多与可累及心包的疾病有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