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何兴祥 主任医师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经常不吃饭可能会得胃病,这与胃酸分泌、胃黏膜保护、胃肠蠕动、消化功能以及营养吸收等密切相关。面对身体不适,切勿拖延,应立即就医并遵循医嘱,安全有效地恢复健康。
2013-09-25 12:01
1.胃酸分泌:正常进食时,胃酸会规律分泌用于消化食物。经常不吃饭,胃酸仍会分泌,却无食物中和,可能损伤胃黏膜,引发炎症甚至溃疡。
2.胃黏膜保护:饮食规律能为胃黏膜提供营养和修复的条件。长期不吃饭,胃黏膜易受损,导致胃炎、胃溃疡等。
3.胃肠蠕动:规律进食能促进胃肠正常蠕动。不按时吃饭,胃肠蠕动节律紊乱,影响消化,增加胃部疾病风险。
4.消化功能:长期不吃饭,消化液分泌失调,消化酶活性降低,导致消化不良,进而影响胃部健康。
5.营养吸收:经常不吃饭,营养摄入不足,身体抵抗力下降,胃部易受病原体侵袭,引发胃病。
总之,为了胃部健康,应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若已经出现胃部不适,需及时就医,进行胃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常见治疗胃病的药物有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等,但用药需遵医嘱。建议前往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