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燕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脑病专科
-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采用针灸治疗时,改善程度取决于病情轻重、个体差异及治疗反应。通常,面部肌肉功能恢复显著,表情对称性增强,且持续数周无明显进展时,可考虑减少针灸频率直至停止。行用药存在隐患,身体出现不适时,请务必咨询医生,科学治疗。
2013-10-06 11:08
1.病情轻重:轻度面瘫恢复较快,针灸效果明显时,可逐渐减少治疗次数。
2.个体差异:不同人对面瘫治疗的反应各异,需根据个人恢复情况调整针灸计划。
3.治疗反应:若针灸后面部肌肉力量显著提升,表情自然,表明治疗有效,可评估减少针灸。
4.持续观察:即使症状改善,也需持续观察数周,确保病情稳定无反复,方可考虑停止针灸。
5.医生指导:在医生指导下,根据面神经功能测试结果,判断是否达到停针标准。
面瘫患者通过针灸治疗,当面部肌肉功能恢复良好,表情对称,且经数周观察无明显变化,在医生评估下面神经功能已趋于正常,可逐步减少直至停止针灸治疗。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内病外治”的医术。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