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陈晓平 主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三级甲等
心脏内科
-
心肌缺血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栓塞、心肌肥厚、炎症等引起,危害较大,治疗方法多样。一旦身体出现不适,应立刻就医,遵从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不宜自行开药。
2013-11-14 14:30
1.成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沉积使血管狭窄。
血管痉挛:血管突然收缩,减少供血。
栓塞:血栓等阻塞血管。
心肌肥厚:心肌需血量增加,供血相对不足。
炎症:影响血管功能。
2.危害:
心绞痛:胸部疼痛。
心律失常:心跳异常。
心力衰竭:心脏功能减退。
心肌梗死:心肌坏死。
猝死:严重时可突发死亡。
3.治疗:
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调脂,硝酸酯类药物扩张血管。
介入治疗:置入支架扩张血管。
手术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生活调整: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
心肌缺血需重视,及时就医,综合治疗,改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