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卢穗琳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
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如盆底肌肉松弛、神经损伤、肥胖、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下降等。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当身体出现异常时,应赶紧就医,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诊治,不宜擅自用药。
2013-11-29 09:56
1.盆底肌肉松弛:生育、衰老等因素可能导致盆底肌肉支持力量减弱。可通过凯格尔运动等锻炼盆底肌肉。
2.神经损伤:如外伤、手术损伤支配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治疗重点在于修复神经或采取神经调节疗法。
3.肥胖:体重过重增加腹部压力,诱发尿失禁。控制体重,结合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
4.年龄增长:组织老化,肌肉功能减退。加强护理,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5.雌激素水平下降:绝经后女性常见。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雌激素。
6.其他因素:长期慢性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情况也可能引发。积极治疗原发病。
压力性尿失禁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多数患者症状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但具体疗效因人而异,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压力性尿失禁? 尿失禁是排尿障碍性疾患的常见症状,本质上是膀胱储尿功能障碍的表现。尿失禁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某些疾患累及膀胱、尿道功能的结果。尿失禁的定又是指腹压增高时(如咳嗽、大笑、提重物、体位改变等)引起的不自主漏尿现象,其过程中无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属尿道原因引起的尿失禁。国际排尿控制研究协会推荐的定又为:尿失禁系一种可以得到证实的、不自主的经尿道漏尿现象,并由此给患者带来社会活动不便及个人卫生方面的麻烦。这一定义强调了漏尿的客观性,并将非尿道的漏尿(尿道阴道瘘、膀胱阴道瘘等)排除在外。其发病率在中老年妇女中颇高。国内外文献报道在15%~45%之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