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荣伟 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
癔病是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其发病与心理因素、性格特点、社会环境、遗传因素和神经系统功能等密切相关。通过综合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但能否完全治愈受多种因素影响。 1.心理因素:强烈的精神刺激、内心冲突等心理因素可能诱发癔病。治疗时,心理疏导和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患者调整心态,缓解症状。 2.性格特点:情感丰富、自我中心、暗示性强等性格的人更易患病。通过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完善性格,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3.社会环境:不良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因素也可能促发癔病。改善社会环境,提供支持和关爱,对康复有益。 4.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遗传倾向,家族中有类似疾病者患病风险增加。 5.神经系统功能: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可能影响病情。适当的营养神经治疗有一定帮助。 总之,癔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患者及家属应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方式,以提高康复的可能性。
2024-12-06 05:02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癔症?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常由心理因素作用于易感个体而引起。癔症是指一种有癌症性人格基础和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精神障碍。本症除癔症性精神病或癔症性意识障碍有自知力障碍外;其他类型自知力基本完整,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病程多反复迁延。女性较多,女性多发于青春期和更年期,结婚时间短,家庭不和睦;尤其是婆媳关系不好的年轻媳妇更易发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