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陈康 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
胆囊内泥沙样结石是胆囊结石的一种类型,由胆红素、胆固醇、胆盐等成分组成,可引起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其形成与饮食、生活习惯、胆囊功能、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 1. 饮食:长期高油高脂、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易导致胆汁成分改变,促使结石形成。 2. 生活习惯: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会影响胆囊收缩功能,胆汁排泄不畅,增加结石风险。 3. 胆囊功能: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胆汁淤积,胆固醇等物质易析出形成结石。 4. 感染:胆道感染时,细菌产生的酶可破坏胆汁成分平衡,引发结石。 5. 遗传:部分人由于遗传因素,胆汁成分或胆囊功能存在先天异常,易患泥沙样结石。 总之,胆囊内泥沙样结石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其发生。
2024-12-05 22:40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结石病? 结石病是人体异常矿化所致的一种以钙盐或脂类积聚成形而引起的一种疾病。表现为人体导管腔中或腔性器官(如肾脏、输尿管、胆囊或膀胱等)的腔中形成的固体块状物。常见的结石有胆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胰导管结石、唾液腺导管结石、阑尾粪石、胃石、包皮石和牙石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