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志珺 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
睡觉时流口水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不良睡姿、口腔疾病、神经调节障碍、脾胃失调和某些全身性疾病。面对身体不适,切勿拖延,应立即就医并遵循医嘱,安全有效地恢复健康。
2014-01-07 16:30
1.不良睡姿:侧卧或俯卧时,嘴巴易张开,导致口水流出。调整睡姿,尽量仰卧可改善。
2.口腔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炎等,炎症刺激会使唾液分泌增多。需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使用甲硝唑、阿莫西林等药物治疗。
3.神经调节障碍:面神经麻痹等可能影响面部肌肉和神经,导致口水控制不佳。需针对病因治疗,可使用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
4.脾胃失调:脾胃虚弱时,运化功能失常,可能出现流口水。可通过饮食调理,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散等。
5.全身性疾病:如脑中风、帕金森病等,会影响神经功能。需积极治疗原发病,遵循医嘱用药。
总之,睡觉时流口水的原因多样,若频繁出现且影响生活,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小儿流涎症? 小儿流涎也就是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流溢出的一种病症。一般来讲,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大多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大约在1岁左右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贝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现象,如脑瘫、先天性痴呆等。另外,宝贝患口腔溃疡或脾胃虚弱,也会流涎不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