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覃超强 副主任医师
云浮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
母乳性黄疸的形成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母乳成分、婴儿肠道功能、胆红素代谢特点等。行用药存在隐患,身体出现不适时,请务必咨询医生,科学治疗。
2014-03-09 09:12
1.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重吸收,导致胆红素在体内蓄积。
2.婴儿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影响胆红素的转化和排泄。
3.婴儿肝脏中胆红素代谢相关的酶活性不足,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
4.母乳喂养的频率和量不足,导致婴儿排便减少,胆红素排出不畅。
5.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某些基因的变异可能增加婴儿患母乳性黄疸的风险。
总之,母乳性黄疸的成因较为复杂,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婴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家长不必过于紧张,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