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孙平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盆底腹膜疝是指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通过盆底的薄弱区域突出至盆腔内。发病原因包括盆底组织薄弱、腹内压增高、肥胖、多次妊娠分娩、手术损伤等。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发病原因: 盆底组织薄弱:盆底肌肉、筋膜等结构松弛,支撑力不足。 腹内压增高:长期慢性咳嗽、便秘、重体力劳动等导致。 肥胖:腹部脂肪堆积,增加腹内压力。 多次妊娠分娩:使盆底组织受损。 手术损伤:盆腔手术破坏了盆底结构的完整性。 2.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通过调整饮食、改善排便习惯、避免重体力劳动、进行盆底肌训练等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方式包括盆底重建术、疝修补术等。常用的手术材料有合成补片、生物补片等。术后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预防感染。 总之,盆底腹膜疝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康复。
2024-09-27 06:02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产后盆底肌肉损伤? 妊娠期重力主要作用在盆底肌肉上,加上子宫重力日益增加,所以盆底肌由于处在持续受压中而逐渐松弛。分娩的过程同样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这些因素累积起来,容易在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根据统计分析,我国女性有一半的人在分娩后就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