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孙平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预防病毒性肝炎,需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增强自身免疫力、定期体检这几个方面着手。 1.控制传染源:对已确诊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和管理,避免其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2.切断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 乙肝、丙肝和丁肝主要经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血液暴露的物品;性生活使用安全套;乙肝母亲分娩时采取母婴阻断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方法,如甲肝疫苗、乙肝疫苗等。 4.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减少压力等。 5.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肝炎病毒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总之,预防病毒性肝炎需要个人、社会和医疗机构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风险。
2024-12-10 00:24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范围广泛。我国是高发区,感染率为1/10,按病原学的不同可分为甲型肝炎(hepatitis A)、乙型肝炎(hepatitis B)、丙型肝炎(hepatitis C)、丁型肝炎(hepatitis D)和戊型肝炎(hepatitis E)。此外,最近还发现第6~8型肝炎病毒,分别命名为庚型肝炎病毒和输血传播的TTV病毒和SENV病毒。其中甲、戊肝表现为急性肝炎,病程自限性,慢性迁延。乙、丙、丁型肝炎常发展成慢性肝炎。庚肝、TTV病毒均为输血后感染。急性病例多在2~4个月后恢复,乙、丙型和丁型肝炎易变成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发生肝细胞癌,重型肝炎病死率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