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科
-
脑梗死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血栓脱落、心脏疾病、血管炎、血液高凝状态等引起。健康无小事,身体不适切莫忽视。及时就医,根据医生指导进行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2014-06-08 08:31
1.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可致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使血管狭窄。
2.血栓脱落:房颤等心脏疾病易形成附壁血栓,脱落后可阻塞脑血管。
3.心脏疾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影响心输出,增加脑梗死风险。
4.血管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血管炎症,影响脑部供血。
5.血液高凝状态:如恶性肿瘤、妊娠等,使血液易凝固形成血栓。
了解脑梗死的病因有助于预防和早期诊治。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神经内科就诊。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抽搐? 抽搐(tic)是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的不自主的肌痉挛收缩,且带有关节运动。多为全身性对称性,伴有随意运动的丧失。临床表现多为四肢和躯干骨骼肌强直性收缩或阵挛性收缩,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多伴有意识丧失,常反复发作,轻者为局限性抽搐。为躯体或颜面某一局部连续性抽动。抽搐来之较急,大多到急诊室就诊,可见于多种疾病,且多为严重阶段,平时需要我们熟记能引起抽搐的各个系统疾病及其他们的抽搐特点、伴随症状,全面有序的进行各个系统检查,尽早做出病因诊断。异常的肌肉收缩来自肌肉、周围部位或非神经系统任何水平的障碍,单纯来自肌肉的收缩一般指发生于局部肌束的颤动而无关节的运动,如肌束颤动、肌肉颤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