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巩雪 医师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通常不采用结扎的方式进行治疗。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如逼尿肌不稳定、膀胱感觉过敏、尿道及盆底肌功能异常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1. 发病机制: 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在储尿期出现异常收缩,导致尿频、尿急。 膀胱感觉过敏:对膀胱内尿液容量的感知异常敏感。 尿道及盆底肌功能异常:影响尿液的储存和排出控制。 2. 治疗方法: 行为治疗:如定时排尿、膀胱训练、控制液体摄入等。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托特罗定、索利那新、米拉贝隆等。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膀胱扩大术等。 神经调节:如骶神经调节。 中医治疗:如针灸、中药调理等,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 3. 预防措施: 避免憋尿。 加强盆底肌锻炼。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焦虑紧张。 总之,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2024-09-29 2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