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詹昱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
三级
血液内科
-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功能衰竭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系减少。治疗策略通常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
2014-12-03 08:12
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首要目标是控制出血和感染症状,同时寻求长期恢复造血功能的方法。
1. 支持疗法:对于轻度贫血,可能仅需定期监测和输血支持,以防止严重贫血引发的并发症。
2. 免疫抑制疗法:对于中度至重度病例,常常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如环孢素A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旨在抑制异常免疫反应,促进骨髓再生。
3.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适应症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可能的治愈手段,但风险较高,需严格评估。
4. 药物治疗:如ATG(抗胸腺球蛋白)和ALG(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可用于诱导免疫耐受,改善造血。
5. 中医药辅助:在中医科,可能会配合中药调理,以增强体质,减轻西医治疗的副作用。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需个体化,家长应密切配合医生,确保孩子接受规范的治疗,并注意预防感染。由于治疗复杂,持续的医疗监护和定期随访至关重要。请务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身体稍有不适即应就医,听从医生的专业建议进行治疗。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不良(低下)性贫血,又称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d hypoplastic anemia)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将无原因可查者称为原发性再障,有病因可查者称为继发性再障。据国内统计前者占再障病例的70%~80%,后者约占12%~30%。国外报道各占50%左右。另有一些再障(如Fanconi综合征和暂时性骨髓抑制)的病程和预后均不同于慢性继发性再障。再生障碍性贫血在我国发病不多,每年0.74/10万人口,其中每年有0.14/10万人口为重型再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