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保平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肝内胆管导致。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病情严重程度。身体健康为重,一旦感到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诊断用药带来的风险。
2014-12-05 19:40
1.疾病介绍:肝内胆管受损,胆汁淤积,进而引起肝脏损伤和纤维化。
2.药物治疗:常用熊去氧胆酸,可促进胆汁排泄,改善肝功能。还可使用奥贝胆酸等。但药物使用需遵医嘱。
3.免疫调节治疗:如使用布地奈德等,调节免疫功能。
4.对症治疗:有黄疸时,使用退黄药物;出现肝硬化并发症,如腹水,进行相应治疗。
5.肝移植: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肝移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需综合考虑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胆汁性肝硬化? 胆汁性肝硬化是指由于肝内、肝外胆管疾病导致长期胆汁淤积而致之肝硬化。一般分为肝内胆汁淤积性和肝外胆管梗阻性肝硬化两种类型,前者多为肝内细小胆管疾病引起的胆汁淤积,其中与自身免疫有关者,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后者多继发于肝外胆管梗阻,称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胆汁性肝硬化的一种较少见类型,其病变主要为肝内细小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炎症,起病隐匿,进展缓慢,长期持续的胆汁淤积,最终演变为肝硬化。女性患者约占80%~90%,多为中年以上妇女,一般认为与自体免疫有关。本病属中医学“黄疸”、“积聚”、“鼓胀”等病范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