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宋长辉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全科
-
慢性肠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主要通过胃肠道感染、血行播散等途径致病。患者常出现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还可能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表现。治疗方法包括抗结核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病因:结核分枝杆菌入侵肠道,如患者本身有肺结核,吞咽含菌痰液;饮用带菌牛奶等。 2.症状:常见腹痛,多位于右下腹,呈隐痛或钝痛;腹泻与便秘交替;腹部肿块等。 3.检查:通过结肠镜、X 线钡餐造影、结核菌素试验等明确诊断。 4.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 5.并发症:可能出现肠梗阻、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 6.预防: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结核患者,不饮用未经消毒的牛奶。 慢性肠结核对健康影响较大,患者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并注意休息和营养补充,以促进康复。
2024-10-08 19:53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肠结核? 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eulosis)是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炎症,主要由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绝大多数继发于肠外结核,如肺结核等。结核杆菌进入腑道,可引发肠道病变,以回盲部最常见,其次为升结肠、回肠、空肠,再次是其他肠段。可形成溃疡或增生型肠结核。本病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女性稍多于男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