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秋锋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肝包虫病手术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如术后感染、出血、胆瘘、肝功能损伤、复发等。 1. 术后感染: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可能发生细菌感染,导致发热、伤口红肿等症状,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 2. 出血:术中血管损伤或术后止血不彻底,可能引起出血,严重时需再次手术止血。 3. 胆瘘:手术波及胆管时可能出现胆瘘,表现为胆汁外漏,可能需要引流或手术修复。 4. 肝功能损伤:手术对肝脏组织的操作可能影响肝功能,需保肝治疗,如使用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药物。 5. 复发:若手术未能完全清除包虫病灶,可能会复发,需定期复查。 总体来说,肝包虫病手术虽然可能存在副作用,但在专业医生的操作和术后的精心护理下,多数副作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患者不必过于担忧,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注意术后的康复和随访。
2024-10-09 00:48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肝包虫病? 肝包虫病(hydatid disease of liver)是由棘球蚴绦虫(犬绦虫)的蚴虫(棘球蚴)侵入肝脏而引起的寄生虫性囊性病变。为牧区常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分为单房性包虫病(包虫囊肿)和泡状棘球蚴病(滤泡型肝包虫病)两类。前者多见,分布广泛,多见于我国西北和西南牧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性别,但以学龄前儿童最易感染。当人食用被虫卵污染的饮水或食物,即被感染。主要有两种类型,即由细粒棘球蚴引起的单房性包虫精和由泡状棘球蚴引起的泡状包虫病,前者约占85%。棘球蚴可在人体各器官生长,但以肝脏受累最为常见,约占70%,其次为肺(约20%)。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