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宋长辉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全科
-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由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障碍和食管体部蠕动缺失导致。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物反流、胸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自身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 1.病因:目前认为可能与食管肌间神经丛神经节细胞变性、减少或缺乏,以及自身免疫机制异常等有关。 2.症状: 吞咽困难:多为间歇性,固体食物更明显。 食物反流:未消化的食物可在进食后数分钟甚至数小时反流。 胸痛:多位于胸骨后或上腹部。 体重减轻:因进食困难、营养摄入不足所致。 呼吸道症状:反流物误吸可引起咳嗽、喘息等。 3.诊断方法: 食管钡餐造影:可显示食管扩张、食管蠕动减弱等。 食管测压:是诊断的重要方法,能检测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和食管蠕动功能。 4.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常用硝苯地平、硝酸异山梨酯等,可松弛食管下括约肌。 内镜治疗:如球囊扩张术、肉毒杆菌毒素注射等。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行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术。 5.预后: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通常较好。但如果病情严重或未得到有效治疗,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食管炎、食管溃疡等。 总之,贲门失弛缓症虽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但通过规范的诊断和治疗,多数患者症状可得到有效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2024-10-08 11:56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你好:贲门失迟缓这个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严重的,药的疗效很差,只有手术治疗,手术后也会有不良反应,会造成反流.但是早期中药的疗效还可以.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可以正常进食。祝健康!
2024-10-08 16:08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贲门失弛缓症? 由于食道下端肌层的运动障碍引起此处的食道壁无法松弛,造成食物通过障碍,胸部食道扩张呈S状,这种情况称为贲门失弛缓症。以食管缺乏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不良为特征。目前多认为迷走神经及其背核和食管壁肌间神经丛神经节细胞变性乃至消失,使得食管下段有特殊改变,即缺少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的松弛不全。临床上贲门失弛缓症表现为液体和固体食物的吞咽困难,餐后反食,夜间呛咳以及胸骨后不适或疼痛。本病为一种少见病,发病率约0.6/10万,多见于20—50岁的中青年患者,男女几乎相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