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宋长辉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全科
-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一般来说,轻度放射性肠炎经过积极治疗可缓解,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是否能医治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等。 1. 病情程度:轻度放射性肠炎症状较轻,如腹痛、腹泻等,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可改善。重度可能出现肠梗阻、肠穿孔等,治疗难度大。 2. 治疗时机:早期诊断并治疗,效果通常较好。若延误治疗,病情可能恶化。 3. 个体差异:患者的身体状况、基础疾病等不同,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也有差异。 4.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柳氮磺胺吡啶、地塞米松、蒙脱石散等;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 5. 并发症:若并发肠道出血、感染等,会增加治疗难度和风险。 总之,放射性肠炎的预后因人而异,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和调理。
2024-10-08 18:22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放射性肠炎?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本病最常见于宫颈癌、膀胱癌、晚期大肠癌经钴、镭锭放射治疗后,继发率在10%~60%。多数是由于小肠和大肠对放疗感受性增高所致。分别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 根据肠道遭受辐射剂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发病的缓急,一般将放射性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又根据射线来源放置在体内外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外照射放射病和内照射放射病。在早期肠黏膜细胞更新受到抑制,以后小动脉壁肿胀、闭塞,引起肠壁缺血,黏膜糜烂。晚期肠壁引起纤维化,肠腔狭窄或穿孔,腹腔内形成脓肿、瘘道和肠粘连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