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艺东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科
-
睡觉时身体抽搐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缺钙、脑部疾病、神经受压、精神因素、睡眠姿势不当等。面对身体的不适,最明智的选择是立即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确保安全有效。
2015-04-15 17:15
1.缺钙:血液中钙离子浓度降低,导致肌肉兴奋性增加,容易引起抽搐。可通过补充钙剂如碳酸钙、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等来改善。
2.脑部疾病:如癫痫、脑部肿瘤等,影响大脑神经功能,导致抽搐。需要进行脑电图、头颅CT等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可能会使用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等。
3.神经受压:颈椎或腰椎病变压迫神经,也可能引发抽搐。一般需要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甚至手术治疗来缓解,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B12等营养神经。
4.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可能导致睡眠时身体抽搐。需要调整心态,必要时进行心理治疗。
5.睡眠姿势不当:压迫肢体,影响血液循环,造成肌肉痉挛抽搐。调整睡眠姿势即可改善。
睡觉时身体抽搐的原因多样,如果频繁出现或伴有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查明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