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嗜酸性腺瘤是一种少见的涎腺良性肿瘤,多发生于腮腺,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生长缓慢。诊断依靠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1.发病机制: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环境、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2.症状表现:通常表现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肿块,质地较硬,边界清楚。 3.诊断方法: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如 B 超、CT 等)及病理活检确诊。 4.治疗方式: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一般预后良好。 5.术后注意: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定期复查。 总之,嗜酸性腺瘤虽然少见,但通过及时诊断和恰当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2024-10-08 19:26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乐翠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嗜酸性腺瘤又称大嗜酸性粒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涎腺良性肿瘤。关于嗜酸性腺瘤的组织发生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来自导管上皮或导管肌上皮细胞。
2024-10-08 2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