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宇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口腔科
-
涎石症是一种常见的唾液腺疾病,主要由唾液成分改变、导管狭窄、异物阻塞、炎症等因素引起。治疗方法除手术外,还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唾液腺内镜治疗、碎石治疗、局部理疗等。当身体感到不适时,务必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指示进行诊治,不宜自己随意用药。
2015-08-04 19:11
1.保守治疗:通过多喝水、按摩腺体、咀嚼无糖口香糖等方法,促进唾液分泌和排出,有时小的涎石可能自行排出。
2.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等控制炎症;使用阿托品等减少唾液分泌,缓解疼痛。但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唾液腺内镜治疗:通过内镜直接观察腺体和导管内的情况,可取出较小的涎石,并对导管进行扩张和冲洗。
4.碎石治疗:利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将较大的涎石击碎,使其更易排出。
5.局部理疗:如热敷、超短波等,有助于缓解腺体炎症和疼痛。
总之,涎石症的治疗方法多样,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应根据涎石的大小、位置、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口腔科就诊,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涎石症? 涎石病(sialolithiasis)是由涎腺导管或腺体内形成钙化性团块导致阻塞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及病理变化的一种疾病。90%发生于颌下腺,其次为腮腺,涎石病主要症状是阻塞症状:进食时,尤其吃酸性食物时腺体肿大、胀痛,这是因为涎石使唾液不能通畅排出,而唾液分泌又不断增加所致。食物刺激唾液分泌越多,症状愈重。发生于颌下腺时,可伴有同侧舌或舌尖痛,并放射至同侧耳部及耳内。由予涎腺不可能发生完全阻塞;涎液可以逐渐流出,在分泌减少后,涎腺又逐渐缩小,疼痛消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