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宇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口腔科
-
涎石症的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涎腺导管和腺体内,常见的有颌下腺、腮腺等。涎石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导管结构、唾液成分、局部炎症、异物等。健康无小事,身体不适切莫忽视。及时就医,根据医生指导进行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2015-08-26 21:10
1. 导管结构:涎腺导管的解剖结构异常,如弯曲、狭窄等,容易导致唾液流动不畅,形成涎石。
2. 唾液成分:唾液中的钙盐含量过高,或者黏液成分异常,增加了涎石形成的风险。
3. 局部炎症:涎腺的慢性炎症可能引起导管壁的损伤和纤维化,促使涎石产生。
4. 异物:导管内进入异物,成为涎石形成的核心。
5. 其他因素:年龄增长、饮食习惯不良(如长期摄入高钙食物)等也可能与涎石症的发病有关。
总之,涎石症的发病部位多在涎腺导管和腺体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涎石症? 涎石病(sialolithiasis)是由涎腺导管或腺体内形成钙化性团块导致阻塞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及病理变化的一种疾病。90%发生于颌下腺,其次为腮腺,涎石病主要症状是阻塞症状:进食时,尤其吃酸性食物时腺体肿大、胀痛,这是因为涎石使唾液不能通畅排出,而唾液分泌又不断增加所致。食物刺激唾液分泌越多,症状愈重。发生于颌下腺时,可伴有同侧舌或舌尖痛,并放射至同侧耳部及耳内。由予涎腺不可能发生完全阻塞;涎液可以逐渐流出,在分泌减少后,涎腺又逐渐缩小,疼痛消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