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何兴祥 主任医师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胆源性腹泻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通常由胆汁分泌异常、肠道功能紊乱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腹泻、腹痛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看医生,根据医嘱进行治疗,切勿自己胡乱用药。
2015-09-22 17:07
1. 病因:胆汁排泄不畅、胆道感染、胆囊切除术后等导致胆汁成分改变,影响肠道消化吸收功能。
2. 症状: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常伴有腹胀、腹痛、恶心、厌油等。
3. 检查:可通过肝功能检查、腹部超声、肠镜等来明确诊断。
4. 治疗:药物方面,如熊去氧胆酸促进胆汁分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调节肠道菌群,蒙脱石散止泻等。饮食上,以清淡、低脂、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油腻、辛辣。
5. 预防: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定期体检。
胆源性腹泻通过合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一般预后良好。但患者需重视,及时就医,遵循医嘱治疗。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崔立静 医师
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光明医院
一级
内科
-
胆源性腹泻是指由于胆道疾患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而言。属中医“泄泻”范畴,是并发于胁痛等疾病的泄泻。
2015-09-22 1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