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两性 > 性教育 > 成人性教育 > 正文

打破艾滋歧视更需公民精神

2010-11-30 18:28:43      家庭医生在线

  一个人洗衣做饭,一个人玩耍嬉戏……父母因艾滋病过世后,柳州市牛车坪村6岁的阿龙独自一人生活。父亲去世后,阿龙携带艾滋病病毒的消息就在村里传开了,阿龙也被挡在校门之外。“如今在艾滋病救助的工作中,所有的工作阻力,都是来自歧视。”柳州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科医生翁毓秋说。(29日《中国青年报》)

  艾滋病是一种残忍的疾病,通过药物治疗,这种疾病能得到一定的缓解,使艾滋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但是对于那些无处不在的歧视观念,却制造了一层层心理障壁,夹裹着冷眼、躲避、诚惶诚恐,将艾滋病人妖魔化,像沉重而躲闪不及的铁鞭,带来沉重的心理病痛和精神折磨。这种“精神轰炸”比艾滋本身的杀伤力还要大。

  消除艾滋歧视,人们已经在积极行动。比如中央领导曾多次在“世界艾滋病日”和春节探望艾滋病人。还有一些普通的公民行动,比如宁夏青少年积极原创艾滋病反歧视短信,三水劳教所HIV专管大队的干警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顶着随时可能发生的职业暴露风险,与艾滋病感染者打交道等,令人感动。

  可在整个人群中,这种做法还略显稀缺,特别是一旦发现艾滋病人的时候,尽管有些人平时谈得头头是道,但依然容易跌入过分自私的怪圈,淡忘了起码的“皮肤接触不传染艾滋”的常识,而将艾滋病人打入另册。为了打破这种顽劣惯性,需要积极倡导公民精神。

  也就是说,对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观念滞后、不良现象,普通公民仅仅满足于口头谈论和坐而论道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更应站在公共利益、社会利益及社会发展高度去认识,用自我力量努力推动观念进步,用个体行动为社会的点滴改变推波助澜,用超前的观念之灯为迷路中的人们送去温暖的光亮。这时,我们可能会牺牲一些时间和利益,受到一些非议,甚至会被排斥,但这有什么呢?只要我们的行动改善了被歧视者的不良境遇,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欣慰的呢?

  公民精神日益成为了社会主流精神,诸多公共事件中都闪烁着公民精神。罗彩霞事件、张悟本事件等,都引起了网民和社会的强烈关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可以说,社会的进步发展,清晰地见证了公民参与的坚韧推动力,也见证了中国公民精神的不断成长。

  我们也应该将这种公民精神倾注到反艾滋歧视中,将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不断推向新高度。

(责任编辑:刘晓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家长联名抗议艾滋病孤儿“阿龙”入学 艾滋歧视难消除

一个月前,广西的媒体曾经报道了艾滋病孤儿“阿龙”自立成长的故事,这个只有六岁的孩子牵动着全国网友的心。如今,除了生存问题之外,一个新的难……详细>>

联合国呼吁消除对艾滋病感染者歧视

近日,“绝对距离”当代艺术展启动仪式在北京草场地国际艺术村举行,三百多名嘉宾参与了庆祝仪式。“绝对距离”旨在探寻人与艾滋病的关系:包括……详细>>

蚊虫会传播艾滋? 五个容易被误解的艾滋病真相

2016年12月1日是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截至2016年10月31日,广东全省累计报告现住址在广东省的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详细>>

国内首位艾滋病反歧视大使诞生

国内专职公益律师第一人郭建梅将成为我国首位艾滋病反歧视宣传大使。今天,由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等举办的“关注艾滋病感染者就业保……详细>>

面对艾滋病:少一些歧视

8月2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与中国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MTV音乐电视网共同……详细>>

  • 李文莉

  • 黄呈辉

  • 邓启文

  • 侯金林

专家答疑少精症患者一定会不育吗?

广东省中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