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肾病科 > 肾病疾病 > 正文

详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

2014-02-17 18:32:56      家庭医生在线

  任何疾病的发生,总有一些致病因子在搞鬼。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由于本病的病因有多种,每一病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预后、发病机理均各不相同,因此有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可见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临床表现相同的疾病,非单一病因引起的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致病因素及其机理,常见者有以下儿种:

  (1)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此种急性肾炎在临床上最为多见。链球菌有许多种类,每种又有不同的亚型。能够引起急性肾炎的链球菌是β-溶血性链球菌A族的第1、2、3、4、18、25、49、55、57、60型,但其发生肾炎的比率均不恒定,而第12型是大部分急性肾炎的病因。因此,急性肾小球肾炎由于链球菌感染引起者,多为β-溶血性链球菌A族(甲组)第12型。在临床上可以找到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如在病灶处可以培养出致病菌,在链球菌感染流行,如猩红热流行时,发病率很高,患者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很高,在肾小球中可以找到链球菌抗原等等。

  其发病机理多为免疫复合物型肾炎,用免疫荧光方法,电子显微镜可以证实肾小球中有其免疫复合物沉积。少数为抗肾抗体型肾炎。此外,患者细胞免疫低下,链球菌外毒素激活补体、低补体血症等,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有关。其病理生理过程可以概括为:感染链球菌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或抗肾抗体破坏肾小球,细菌外毒素的作用,均可吸附并激活补体系统,引起局部一系列炎症反应,肾小球基底膜被破坏,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肾小球内皮细胞肿胀、系膜细胞增生,毛细血管腔闭塞,滤过面积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出现氮质血症、尿毒症,球管失衡,出现少尿、无尿,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出现水肿、高血压、甚则导致心力衰竭。

  (2)肺炎双球菌感染后肾炎:该类急性肾小球肾炎是通过激活补体系统而导致的,多为轻型弥漫增殖性肾炎或局灶型肾炎。其潜伏期较短,一般临床表现除水钠潴留症状较轻外,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相似。

  (3)葡萄球菌感染后肾炎:多通过激发补体系统或抗原抗体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而导致,多为弥漫增殖性改变。在临床上,此类感染后引起的急性肾炎发病率还比较高。

  (4)病毒感染后肾炎: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水痘病毒、腮腺炎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后,尽管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率很低,其机理尚不清楚,但如果临床上有病毒感染史而无细菌感染症状,尿液改变轻,肾炎综合征不典型时,应考虑是否为病毒感染后肾炎。

  几个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并发症

  1、循环充血状态:因水钠潴留、血容量竭、直至肺水肿。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与病情轻重、治疗情况有关。我国50~60年代报道可于住院急性肾炎患儿的24%~27%中见到此类并发症,近年报告已降至2。4%。多发生于急性肾炎起病后1~2周内。临床表现为气急、不能平卧、胸闷、咳嗽、肺底湿罗音、肝大压痛、奔马律等左右心衰竭症状,系因血容量扩大所致,而与真正心肌泵竭不同。此时心搏出量常增多而并不减少、循环时间正常,动静脉血氧分压差未见加大,且洋地黄类强心剂效不佳,而利尿剂的应用常能使其缓解。极少数重症可发展至真正的心力衰竭,于数小时至1~2日内迅速出现肺水肿而危及生命。

  2、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炎患儿相当部分于急性期有程度不一的氮质血症,但进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者仅为极少数。并发症尚乏有效预防措施,已成为急性肾炎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尿素氮、血肌酐增高、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少尿或无尿持续3~5或1周以上,此后尿量增加、症状消失、肾功能逐渐恢复。

  3、继发细菌感染,急性肾炎由于全身抵抗力降低,易继发感染,最常见的是肺部和尿路感染,一旦发生继发感染,则应积极对症处理,以免引起原有病加重。

(责任编辑:吴敏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