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肾病科 > 正文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哪些?

2025-02-22 14:41:12      家庭医生在线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有效滤过压、肾小球血浆流量、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肾内自身调节以及神经体液调节等。

1.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的动力,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减去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肾小囊内压之和。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有效滤过压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反之则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有效滤过压降低,滤过率下降;肾小囊内压升高,也会使有效滤过压降低,滤过率减少。例如,当大量失血导致血压下降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减小,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2. 肾小球血浆流量:肾小球血浆流量对肾小球滤过率有很大影响。当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慢,有效滤过压降低的速度减慢,滤过平衡点向出球小动脉端移动,具有滤过作用的毛细血管段加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反之,肾小球血浆流量减少时,滤过率降低。如剧烈运动时,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血浆流量也随之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3. 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滤过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构成。正常情况下,滤过膜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只允许一定大小和电荷的物质通过。当滤过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时,会影响肾小球滤过。例如,在某些肾脏疾病时,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导致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滤过增加,出现蛋白尿。滤过膜的面积也会影响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年人两肾的肾小球滤过膜总面积约为1.5m²。当滤过膜面积减少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肿胀,使滤过膜面积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4. 肾内自身调节:肾内自身调节包括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和小管 - 球反馈。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是指在没有外来神经和体液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肾血流量在动脉血压一定的变动范围内(80 - 180mmHg)能保持相对稳定。这一调节机制可以使肾小球滤过率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小管 - 球反馈是指肾小管液流量变化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现象。当肾血流量增加时,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流经远曲小管致密斑的小管液流量增加,致密斑将信息反馈至肾小球,使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恢复正常。

5. 神经体液调节:肾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收缩,以入球小动脉收缩更为明显,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体液因素如血管紧张素Ⅱ、抗利尿激素等也会影响肾小球滤过。血管紧张素Ⅱ可使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抗利尿激素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调节水的重吸收,但也会对肾小球滤过产生一定影响。此外,心房钠尿肽可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有效滤过压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综上所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稳定。当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发生异常时,都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进而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因此,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于认识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