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平:得了抑郁不可轻视 严重易要命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系科主任兼神经科主任 潘小平教授
每个人都有情绪低落的时候,现在很多都市人群常情不自禁的喊上一句:“我好抑郁呀!”那么抑郁是否等同于抑郁症呢?微笑抑郁症是怎么回事?带着这些疑问,家庭医生在线非常荣幸邀请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系科主任兼神经科主任潘小平教授为我们解读抑郁症的疑惑。
闷闷不乐的抑郁不同于抑郁症
潘小平主任介绍说每个人都有情绪低落、心情不好的时候,短时间出现,这不能称之为抑郁症,仅仅称之为抑郁。抑郁不同于抑郁症,抑郁是一个症状,抑郁症是一个疾病。
如果出现整体闷闷不乐、兴趣下降、情感低落、白天做事无精神、精神疲乏,加上躯体的症状,包括失眠、胃口的改变、体重改变,更重要的是时间超过2个星期,才有可能是得了抑郁症,目前诊断抑郁症以下有四大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不同的疾病引起的抑郁症比例有所不同,高达80%
据有关数据显示:65%的抑郁患者是躯体疾病的后果。“这比例在不同的疾病之中有所不同。”潘小平主任如是说,比如脑卒患者发生抑郁症比例为33%,帕金森综合症患者发生抑郁症比例为40-70%,而肿瘤患者发生抑郁症比例非常高,达到70-80%,所以说不能一概而论,但可以得出由躯体疾病引起的抑郁症是比较大的。
潘小平主任介绍说,此外生活事件的应激,如亲人病故、心理受挫折、工作压力太大等,也均可导致抑郁症,但有一种抑郁症是例外的,患者自诉头晕头痛、心痛、胃口不好等症状,但经过检查,并非有对应的症状,上述症状仅仅是患者主观感觉,此类抑郁症是由患者大脑中神经递质的浓度改变而引起的。
父母双方或单方得了抑郁症,儿女抑郁症患病率高
潘小平主任介绍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患抑郁症的血缘关系愈近,患抑郁症概率越高,这是患者聚集现象,抑郁症与性格密切相关,在有抑郁症的父母环境当中成长,受环境和父母性格的影响,儿女的性格也有一定的改变,导致抑郁症患病率高。
抑郁和失眠互为因果关系
潘小平主提到失眠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两者互为因果关系,曾有国外数据显示,长期失眠的人,10年产生抑郁症的比例比没有失眠的人群高2-40倍。
产后抑郁症非常可怕,不可忽视
今年7月深圳发生一起由产后抑郁症引起的惨案:一名年轻母亲将3个月大的女儿从高楼抛下致死,随后自己也跳楼身亡,事后得知该女子患有产后抑郁症。
潘小平主任介绍说,产后抑郁症是和荷尔蒙密切相关,荷尔蒙分泌异常导致情绪波动。目前临床上产后抑郁症的数量正急剧上升,产后抑郁症或者有抑郁倾向的情况,需要产妇和家长共同来面对,尤其是产妇的家人需要理解产妇,并且尽可能让产妇放松,开解产妇,给予产妇足够的关心和照顾,这样都有助于减轻和降低抑郁症的发生。
微笑抑郁症最隐匿 真正的开心比假微笑更重要
潘小平主任介绍说“微笑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是由于工作的需要,这种“微笑”并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一种负担,久而久之成为情绪的抑郁。
潘小平重点提醒患者扯下微笑的“伪面具”,让不良情绪转化,学点自我安慰和放松的技巧,都非常有利于微笑抑郁症的调理。
抑郁症治疗:坚持用药是关键
据潘小平主任介绍,治疗抑郁症的最佳方法分为四个治疗期,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停药观察期治疗。
一、急性期治疗。一般指服药治疗的头3个月。这一期的治疗目标是显著改善原有的抑郁症状,使患者的病情缓解。
二、巩固期治疗。是急性治疗期以后的4~6月或者半年。这一期治疗的目标是巩固原有疗效,避免病情复燃。
三、维持期治疗。时间为1-5年。目的是防止病情的复发。维持治疗的时间根据不同的情况其时间的长短亦有不同。
四、停药观察期治疗。目的在于快速的控制症状。
潘小平主任重点提到抑郁症患者治疗一定要坚持用药。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自行停药而导致治疗效果功亏一篑。根据相关报道,重性抑郁症第一次抑郁发作后复发的概率(5年复发率)为50%,第二次为70%,第三次发作后复发的概率将近90%,所以对抑郁症患者进行维持治疗是必需的。
最后潘小平主任建议抑郁症患者饮食方面以清淡为主、平时多晒太阳、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良好的生物钟。
指导专家:潘小平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系科主任兼神经科主任
从事神经病学30年,脑血管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重点缺血性脑血管病预防和治疗,颅内动脉狭窄与卒中;
综合医院躯体疾病伴发情绪障碍;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的临床研究。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学与行为神经病专业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头面痛学组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与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学组组长,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中国卒中杂志》等多家专业杂志常务编委、编委,审稿专家。曾获多项广东省、广州市科技成果奖。广州市女医师协会会长,广州市人大代表。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宁果容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全身骨扫描对诊断甲状腺癌有何作用?
2024-09-26什么是内照射放射病
2024-09-26医院是否都有核医学科
2024-09-26内照射放射病有哪些症状表现
2024-09-26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病因是什么?
2024-09-26如何有效治疗内照射放射病
2024-09-26内照射放射病是怎样的一种疾病?
2024-09-26患上内照射放射病应如何处理
2024-09-26
热门文章
睡眠也有黄金时间段,如何科学规划作息表
2024-09-10老人睡不着怎么办
2024-09-06怎么治顽固失眠?教你如何一觉睡到天亮
2024-08-21怎么解决吃减肥药失眠
2024-08-19治疗失眠的药物都有哪些
2024-08-15老年人失眠怎么治:成因、非药物疗法与综合调理
2024-08-02调理失眠多梦,这些方法值得一试
2024-07-21缺钙会引起失眠吗?揭秘缺钙对睡眠的潜在影响
2024-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