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心理睡眠 > 失眠 > 失眠知识 > 失眠治疗 > 正文

失眠如何治疗?对症下药是关键

2017-10-10 17:20:53      家庭医生在线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失眠的症状,中国睡眠协会曾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49.9%的中国人起床后有疲惫感,50%的学生存在睡眠不足,全国有各类睡眠障碍者占人群的38%。长期失眠不仅会导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主动性下降、白天嗜睡、表现不佳、情绪低落、烦躁易怒等,还会引起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

失眠可以分为几种类型,从症状上来划分为入睡困难型、早醒型、时睡时醒型。从发病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短暂性失眠、短期性失眠和慢性的长期失眠。再从原因引起可分为原发性的和继发性的,比如有些人是体质不好,长期都会睡觉不好,属原发性失眠;但还有些人是因为疾病等的困扰,后来才发生失眠,就是继发性失眠。

造成失眠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睡眠环境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身体疾病、精神因素等等。那么失眠了怎么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王向宇表示,由环境改变引起的急性短暂性失眠可采用药物迅速消除外,对慢性或亚急性失眠病人来说,由于失眠的原因多种多样,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可以说没有哪种方法或药物能够在短期内根治失眠。临床上通常须根据失眠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和调整方案,才能真正解决失眠问题。

服药“三怕”:怕成瘾、怕伤身、怕痴呆

在失眠的治疗和调整方案中,安眠药可说是一种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每当提到安眠药,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像遇到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他们一怕会成瘾,二怕会伤肝肾等内脏,三怕用久了会变痴呆。这些担心有的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担心成瘾。有的看法则非常片面,如担心会变痴呆。其实,只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合理、适度地使用安眠药,其利远大于弊。

用对了,安眠药其实很温,那么,安眠药地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对症下药

在用药前应先评估失眠的原因和具体表现,以指导安眠药的选用、使用时间的长短,以及与什么样的药物联用等。如以入睡困难为主的失眠者,应选用半衰期较短的苯二氮 类药物(如三唑仑、咪唑安定等)和非苯二氮 类催眠药(如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这些药物一般起效较快,可让人快速入眠,且作用时间短,不会影响次日的精神状态。如果短期(4周内)间断服用,较少产生依赖性,不会成瘾。对急性失眠者更加适用,待睡眠恢复正常后即可停用。对半夜易醒、早醒的失眠者,则宜选用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如氯硝西泮、硝西泮等。

2、分清轻重缓急

对急性或间断性失眠的病人,应采用间断、短期、交替使用最低有效剂量的方法,如每周使用2~4次,连续用药不超过4周,连续使用同一种药物不超过2周,在两种剂量效果差不多的情况下,选择服用小剂量。

对于慢性或亚急性失眠者,在药物改善睡眠有效并稳定的情况下,应继续服药一段时间,约1~3个月,以利于睡眠规律的形成和稳定,然后再逐步减少用药量,直至停用。记住注意事项 药物剂量较大时,不要突然停药,应逐渐减量后再停药,以免发生失眠反跳,尤其是在使用短效苯二氮 类药物时。不要与其他中枢抑制剂(如乙醇)合并使用,孕妇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不要使用安眠药,尤其是安定类药物。

3、避免形成依赖

当药物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感到效果下降,最好不要加量,而应换用其他种类药物,以免产生依赖和成瘾。如果病人需要加大药量才能达到以往的效果,在减药或停药时除失眠反跳外,还出现心理上的药物渴求感和躯体上的许多不适症状,就提示病人已经对安眠药产生依赖了。反之,如果失眠者所服药物的剂量越来越小,提示不会出现依赖和成瘾。

4、听从医生指导

失眠病人最好不要自行买药服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免因药物使用不当而增加成瘾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另外,安眠药的依赖和成瘾并不像毒品和乙醇依赖那么可怕,针对个体的不同状况,医生可以采取缓慢减药、药物替换、心理治疗、行为调整等方法,逐渐消除病人的依赖症状。

目前,大多数睡眠专科可提供相关的身体检查和个性、情绪及睡眠的相关测试,以排除病人是否合并躯体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等,以及了解病人目前的睡眠状态,是否存在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是否存在影响睡眠的个性特点,如急躁、多虑、追求完美等。以上结果出来后,医生便可根据病人失眠的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的治疗和调整方案。

如果仅存在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或早醒,没有躯体疾病、不良情绪和影响睡眠的个性,可以服用非苯二氮 类催眠药如唑吡坦,每晚10毫克。

若总的睡眠时间过短(少于6小时或太早醒,如天未亮就醒来且不能再入睡),可加用少量苯二氮 类药物如罗拉,每晚1毫克;待睡眠正常后2周左右,尝试减少药量,但前提是一定要保持睡眠稳定,1个月后可尝试逐步停药,或必要时改为间断服药。

若病人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考虑服用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如帕罗西汀、文拉法辛、米氮平等,通过稳定情绪来帮助调整睡眠。

另外,如果病人在个性方面存在诸如急躁、多虑、追求完美等特点,其失眠的调整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因为从某个角度来讲,性格反映一个人的神经功能特点,有以上性格特点的人通常表现为神经兴奋性较高,更容易出现失眠,或失眠后更难以恢复。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性格还是有一定调整空间的。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式,经常进行些修身养性和放松的文体活动,如练瑜伽、气功、劝人行善的宗教信仰等方式,均可使性格逐渐发生改变,使心态趋于平和,不钻牛角尖,最终有利于睡眠的调整。

药物是治疗和调整失眠的手段之一。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非药物治疗方法,效果更佳。非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是消除不利于睡眠的各种因素,如个性、环境因素等;在行为上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如作息有规律,傍晚后避免摄入兴奋性物质(如咖啡、茶等),不从事使人兴奋的活动(如看情节紧张的电视剧等);睡不着时心态要平和,不要试图让自己快速入睡,以免适得其反。 总之,采用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合理、正确、适度地使用安眠药,一般可调整好睡眠,且不出现依赖和其他不良反应。

(责任编辑:黄菊军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