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一朵有故事的花
人走江湖,总会发生些故事,花开千年,又怎会没故事呢。今天,将说说灯盏花的那些故事。
相传在很久之前,滇东南的红土地上有一个村庄,名为大富滩,千山披绿,鸟语花香,村民富裕。可是,这个村庄曾有过不堪回首的村史,因村中瘫人多,三户一瘫,且是家族性瘫痪,其祖死于是,其父死于是,故外村人称此村为“大富瘫”。一日,神农路过此地,恰遇有两家同时出殡,两个未满十岁的扶棂长子都是由人用滑杆抬着的瘫人。神农甚觉惊奇,以为此地正有瘟疫,向一村姑打听后才知村中患瘫疾,神农乃天庭药师,想起有种叫作“神足”的仙草能治瘫症,花形似灯盏,人食之,足力如神,远离瘫痪。村姑听其描述,忆起出村百丈即有一片形如灯盏的紫色小花,叫做灯盏花。村姑随即采回灯盏花半篮,或炖鸡蛋,或煮汤,让其瘫病多年的兄长服用,半年以后,兄长康复。消息传出,村民纷纷仿用,大富瘫村从此再没出现过瘫人,更名为大富滩。
传说的真假无从考证,但在云南民间,自古以来就有用灯盏花调鸡蛋蒸吃或炖肉服,以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炎后遗症,以及风湿疼痛的秘方。
2500年前,灯盏花首载于傣医药传统经方《贝叶经》;主流记载于云南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中,书中对灯盏花的药理药性如是记载:“灯盏花,一名灯盏菊、细辛草。味苦、辛,性温。小儿脓耳,捣汁滴入耳内。左瘫右痪,风湿疼痛,水煎,点水酒服。”
另外,云南傣族、彝族、苗族、白族、傈僳族等都有灯盏花治疗中风和偏瘫的记载。如傣药著作《啊皮塔麻接干比》中记载灯盏花(傣药俗名:芽三西双哈)可治疗风湿病、中风偏瘫、痴呆,感冒咳嗽,牙痛,头风痛,眩晕等;《滇药录》中记载灯盏花(苗药俗名:盘共超)可治疗瘫痪,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胃痛,牙痛,感冒等。
灯盏花虽然药用历史悠久,但主要为云南民间用药,仍是一朵深藏滇中无人识的紫色小花,故事的转折点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
那时,全国大搞中草药运动,云南药物研究所派出研究人员深入民间收集单方,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一位90多岁罗姓苗族老中医献出一方:用灯盏花炖鸡蛋可用于治疗脑偏瘫。经云南省第 一人民医院等医疗单位临床试验,证明灯盏花提取物用于治疗脑偏瘫、冠心病、脑血栓、脑出血、脑栓塞、微循环障碍等疾病确有显著疗效。
从此,这朵紫色小花逐渐走向了云南省医药产业的殿堂,也开启了迈向世界医药市场之门。云南充分利用灯盏花野生资源丰富之优势,将灯盏花系列产品作为产业来发展,灯盏花开始走出云南,走向全国,如今,灯盏花药品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用药,是该领域继银杏、三七、丹参后的第四大类植物药材。
灯盏花的故事仍在继续,相信会有更多精彩,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