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诊疗
健康生活
  • 养生
  • 营养
  • 两性
  • 精神心理
  • 中医
  • 育儿
  • 减肥
  • 女人
  • 美容
  • 整形
  • 健康新闻
  • 健康课堂
  • 家医互动
  • 即问即答
  • 健康WHY
  • 专家答疑
  • 整形圈
  • 医生圈
  • 病友圈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医生库
  • 医院库
  • 药品库
  • 整形库
  • 器械库
  • 食材食谱
  • 母婴产品
  • 您现在的位置:新华制药>>新华热点新闻

    【淄博日报】浓墨重彩绘“新华”——记山东省优秀企业家、新华医药集团董事长张代铭

    发布时间:2016-12-19 13:14 来源:新华热点新闻

    11月24日,在泰安召开的山东省企业家年会上,山东新华医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代铭被山东省企业家协会、山东省企业联合会等六部门授予第二十三届“山东省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

    记者#$时间向他表示祝贺,电话那头,张代铭说:“这个荣誉不仅是我自己的,更多是归功于新华制药6千多名干部职工的,正是在全体新华人的不懈努力下,我们挺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企业得到长足发展”。

    是啊,一个“挺”字的背后,需要多大的力量支撑和心血的付出?

    “挺”过搬迁危机

    筑起科学发展新格局

    2010年,张代铭被推向董事长的岗位,上任伊始,他便面对两大挑战,一是企业搬迁,二是企业面临创新发展瓶颈。

    张代铭在新华工作近30年,曾经历过企业无数次的挑战,此次面对的困难之大前所未有,而且身份不同,此时的他,是董事长,是新华制药这个老国企的掌舵人,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当时,社会上也对新华制药的搬迁有着广泛的议论。“这么大一个企业,搬迁得需要多少钱哪?还有个救”。“这下子,新华这个灾算是躲不过去了”。

    在企业内部,面对搬迁,很多干部职工也顾虑颇多、情绪低落。“能拖就拖吧,拖不过去再说”,有人提议。

    老百姓有句俗话:“搬一次家穷三年。”这些议论不是没有道理,一方面,化学制药设备、管网等无法整体搬迁,甚至于单机设备的利旧都是困难的,基本上就等于推倒重来,必然成本非常高;另一方面,医药企业本身的特点,搬迁属于产品生产地址重大变更,新生产线需要在通过严格的官方GMP认证、客户审计和产品验证后方可向客户供应产品,这一折腾就要3-5年。

    同时,搬迁要十多亿元费用,钱从哪来?后续生产如何进行?

    这一切的一切,张代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张代铭一方面安排公司相关负责人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稳定职工队伍,确保正常生产,一方面与企业一班人反复测算搬迁成本,多方落实资金,对搬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同时,在企业内部对搬迁工作进行科学分工,工艺、技术、贸易、人力资源、后勤保障等部门各负其责,对各产品逐个深入分析,认真研究产品市场趋势和机会、竞争对手、技术和质量国内外状况、成本竞争力等,逐个梳理产品搬迁需要改进和提升的方面,制定出详细方案。

    积极做好对上争取,取得#!大限度的支持,与各大金融机构进行沟通,让他们充分了解新华制药搬迁方案,争取资金支持,为确保搬迁进度奠定基础。那段时间,用“心力交瘁”一词来形容张代铭身体状态的话,再恰当不过了,可张代铭心里很清楚,决不能在日常表现出来,不仅要率领六千余名干部职工挺过这道坎,而且要把新华制药这个七十余年企业推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最终,他们编制的搬迁方案得到控股公司和淄博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困难也是机遇,许多事情往往看上去很难,但只要去做,而且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到,事情往往成功了。”在一次公司干部大会上,张代铭向与会的中层以上干部说:“1948年,新华制药从烟台搬迁至淄博,搬出了一个中国医药‘四大家族’企业,60年后第二次搬迁既然让我们赶上了,事在人为,我们要有信心打好这场硬仗”。

    是啊,在张代铭的心里有一张蓝图,那就是以此次搬迁为契机,实施大规模的提升改造,‘搬大、搬强、搬活’,再造一个崭新的“新华”,激活发展潜能,打通提质增效新通道。

    原料药阿司匹林产品,搬迁前生产能力是7000吨/年,在详细分析国内外主要竞争对手的基础上,确定新建生产线按照1.5万吨/年的搬迁改造方案,目前该项目产销两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筑面积7700平方米的尼莫地平和三苯双脒生产车间,通过设备以及配套的调整可进行多品种的中试和产业化生产。该项目于2012年5月份开槽动工,当年完成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

    新建园区实现了科学布局,按照GMP标准建设的产业化中心Ⅱ项目,除了承担国家一类新药乙氧苯柳胺,聚卡波非钙、阿齐沙坦、碳酸司维拉姆等国家三类新药产品外,还实现了鱼油、厄贝沙坦、缬沙坦、奥美沙坦等特色原料药产品的产业化,设计生产能力800吨/年,产品以出口为主,为公司原料药的升级换代提供更强保证。

    截至2016年11月,除激素系列产品技术改造项目正在实施之外,其余所有原料药产品的搬迁改造均已完成,总投资达15亿元。

    通过搬迁,新华制药形成了功能完善、相互依托、布局合理的五大产业园区,主导产品通过搬迁实现了优化升级,产业优势更加明显。其中,湖田园区成为“现代化学药物产业示范基地”,也是全球#!大的“五安”系列、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物生产基地及重要的心脑血管类、抗感染类、抗肿瘤类、消化系统类药物生产基地及新产品中试基地;建有现代化学药物多功能产业化中心,成为展现新华形象和实力的新窗口,实现心脑血管药尼莫地平、降糖药格列美脲、皮肤用药乙氧苯柳胺等一批高新技术品种的产业化生产。

    搬迁并非一帆风顺。最初几年,新建园区折旧提高,造成整个公司利润下降。张代铭积极推行“制造成本降低提成激励”措施,以尊重人性和鼓励价值创造为基点,充分发挥生产车间成本控制中心的作用,推进产品价值链再造工程,促进节能增效,根据成本降低的量化考核提成奖励,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2014-2015年度,累计完成成本降低1.5亿元,各生产车间获得奖励提成合计超过2500万元。随着管理严细和“四新”成果的广泛运用,各产品技术经济指标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

    张代铭告诉记者:“搬迁过程中出现经济效益下滑是搬迁方案中预见到的情形,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克服畏难情绪,精心应对,企业生产经营绩效是能够扭转的。”

    目前,国内领先的研发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两座现代药物国际产业化中心等相继投用,在建的现代医药国际合作中心,将成为新华制药对外制剂加工基地,是新华制剂走向世界的有力跳板,建成正常达产后,年可增加销售收入20亿元、新增出口创汇1亿美元以上。在攸关新华制药前途的厂区搬迁面前,张代铭率领他的员工取得完胜。

    通过搬迁,新华制药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实现36.1亿元,利润总额1.26亿元,利税4.3亿元,分别是2009年度的157%、396%、254%;今年1—11月,山东新华医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12.4%;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42.3%;出口1.86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均创新华历史#!好水平。

    完善现代经营布局

    拓宽转调发展新通道

    多年来,新华制药以质量和信誉得到国际市场同行的高度认同,可那都是原料药,处在产业链的末端,产品附加值低。如何在高端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担任董事长之前,张代铭在新华制药分管市场经营工作,十几年的磨炼让他对国际医药市场拥有独特的战略眼光和精准的决策能力,让新华制药步入国际高端市场一直是他的愿望。

    上任伊始,张代铭把推进制剂产品的国际化战略作为转调发展的重要一环,对标世界一流标准,提高新华制药的国际竞争力。张代铭说,“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新华制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调整产业结构是新华制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实现这个目标,国际市场是绕不过的一个环节。”

    按照这一思路,近年来,新华制药立足产业结构调整,推出了“大制剂”战略,成立了集产、供、销于一体的制剂事业部,大胆启用了有20多年医药市场经验、原新达制药总经理贺同庆负责新华集团的制剂业务,充分整合公司内部制剂产品资源,做大做强制剂产业,向“低污染、低能耗,高产出、高收益”的医药产业链下游延伸,找准外延式与内涵式增长方式的结合点,用高附加值的优质制剂产品占领欧美等高端市场。

    为了充分了解国际医药市场的动态和信息,广交朋友,每逢大型的国际医药展会,张代铭都亲自带队参加,直接用英语熟练地与外商沟通、谈判。“要善于向对手学习壮大自己”,张代铭认为,对于国际知名的大公司,他们不仅是竞争对手,也是老师和合作伙伴。

    与张代铭打过交道的人,都对他的经济头脑印象深刻,颇感佩服。他每天坚持审阅生产、销售、财务等报表,每次出差也不例外;工作中长期养成的精细作风使他对数据十分敏感,善于从各种繁琐的数据中发现问题,捕捉工作的缺陷。在与合作单位进行商务洽谈时,他思维敏捷,见解独到,表现出了超凡的睿智。为了公司的利益,他“锱铢必究”,又善于与业务单位找到合作利益点,展现出独特的人格魅力。为此,一些合作伙伴成了他的至交,有的甚至投身到新华制药的麾下,德国籍的高层次技术专家、曾经在国际著名制药企业德国拜耳公司工作的DittmarNerger博士就是其中的一位。进入新华3年多来,他主持了十多项重大技术项目的研发,获得了十多项专利,并有6个产品投入商业化生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被省政府授予“齐鲁友谊奖”荣誉称号。前几年记者曾对这位德国专家有过一次专访,谈起他投身新华制药的缘由,用他的话说,“一是与新华合作多年,这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二是冲着张董来的,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而且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张代铭一系列创新经营举措,加快了新华制药进军国际高端市场的步伐。2011年5月,新华制药片剂产品通过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认证,该认证在27个欧盟国家共同有效。标志着制剂生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从此,新华制药的制剂产品有了通往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新华制药生产的是世界一流产品,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挑剔的英国人竖起了大拇指。2012年8月,新华制药又顺利通过MHRA复审。2016年11月,再次通过MHRA审计,由片剂扩大至胶囊剂。

    为实现国际贸易的科学布局,张代铭把眼光瞄向欧美制药强国。新华制药在2003年于德国汉堡设立欧洲分公司的基础上,2013年又在美国洛杉矾设立了新华美国分公司,集贸易、科研、国际注册为一体,成为公司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双翼,在对外贸易、国际注册、国际购并等方面不断推进着公司的国际化步伐。

    2014年,新华制药针剂产品通过国际药房协会的IDA认证,确定将新华制药列为正式生产商,标志新华制药国际化经营战略获得又一个重大突破,使“新华”成为响当当的世界品牌。

    目前,新华制药所有在产原料药产品、制剂剂型均已通过GMP认证,14个产品通过了美国FDA认证,9个产品获得了欧盟COS证书,咖啡因等产品通过了美欧用户的社会责任审计和环境认证。咖啡因、阿司匹林、布洛芬、L-380、安替比林、氨基比林、异丙安替比林等多个主导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新华制药已跻身全国原料药出口五强企业,成为国家商务部重点培养的出口品牌。

    同时,新华制药实现了从单纯一般贸易到委托加工、合资合作等各种形式多元并进的转变。现在,公司与辉瑞、葛兰素史克等100多家知名跨国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与拜耳、百利高开展了委托加工合作。5年多来,新华制药已出口欧盟制剂近15亿片,成为全国首批15家实施制剂国际化战略先导企业之一和全国制剂出口十强企业。前不久,由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公布的《2016年中国进出口质量诚信企业名单》出炉,新华制药成为上榜的全国17家药企之一。

    长期以来,新华制药一直以生产原料药为主,这种生产结构形成在经营方面往往是大批量、有固定客户,随着制剂占比的不断提高,原有的经营模式显然已不适应现在的经营需要,张代铭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要改变新华制药“只会做药不会卖药”的现状,把企业的传统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张代铭向记者表示:“好产品遇上好营销,才能实现适销对路,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风声水起,张代铭没有放过这个机遇。他多次召集公司有关部门,认真研讨,积极谋划。他要为新华制药走向现代营销布一张网,立足企业优势、打通产品走向终端市场的渠道。

    按照张代铭的思路,一套促进新华制药进军电商业务的方案正式出炉,打出现代营销组合拳。

    与独资拥有40余家实体医院的中华医院集团合作,构建基于互联网医疗的远程诊疗和处方药销售平台。

    与京东、淄博市卫计委签署“健康淄博”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淄博市医疗处方流转信息平台”,这也是我国#$个政府批准设立的医疗处方电商平台,以此为基础,新华大药店推出“一分钟诊所”项目,通过对个人健康档案大数据的精确管理,为每个用户家庭提供家庭医生般的呵护。

    积极布局O2O业务,2016年年初与百度强强联合,推出新华“百度药直达”项目。8月,新华大药店又加入由阿里健康牵头成立的“中国医药020先锋联盟”,与德生堂、康爱多等60余家国内知名连锁药店共同打造020生态圈和会员管理平台,使广大患者享受到用手机下单后,药品可直接送达到家的便捷服务。

    同时,积极做好跨境电商的申请入驻及布局工作,与同仁堂国际签署了跨境电商战略合作。

    利用搬迁后的闲置厂房,进行改造装修。目前,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电商产业创新园即将使用。

    科技驱动创新发展

    激活企业新动能

    创新是一个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金刚钻,揽不来瓷器活”,张代铭深谙其中的因果,要#@扭转新华制药多年来蜗行牛步的发展状况,必须靠创新赢得市场话语权。“再困难也要加大研发投入,为产业升级提供强大驱动力,走向国际,不能空喊,要有坚实的支撑”,张代铭表示。

    抓创新、抓投入、开展广泛的合作。近年来,“产、学、研”模式在新华制药并非纸上谈兵,而是一条清晰明朗的道路。公司每年研发投入近亿元,企业先后建起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在化学合成药物、医药制剂、医药中间体、生物技术产品研发方面形成了核心技术优势,建成了重大抗肿瘤药物创新等五大技术创新平台。

    2016年9月21日,新华制药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创建“协新创新药物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双方将围绕重大化学药物、生物药物、免疫治疗等领域,建立战略性的全面合作关系,实现了新华制药与中国医科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强强联合,这是新华制药在实施创新战略、驱动产业升级中的又一重要举措。

    2016年,新华制药当选淄博市新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浙江工业大学校长沈寅初先生出任新华制药特聘技术专家,指导和引领企业实现由化学制药向生物制药的跨越。与山东理工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中“山东省抗老年痴呆药物重点实验室”已经启动运作。三名科研人员入选全山东省首批175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名单。

    截止目前,2016年新华制药取得了左旋多巴原料药、维生素E软胶囊2个生产批件,和10个临床批件;已申请专利20件、其中发明专利15件,已授权专利12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在研新产品达100多个。同时,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公司将抗肿瘤类、抗感类等前沿药物作为研发重点,在药品审评中心排队待批的新产品文号有52个,16个进入临床,70余个新品研究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持续创新,为新华制药持续发展凭添强劲动力。

    “职工的心,就是企业的根”

    五年多来,新华集团人均收入增长近一倍。职工就餐、班车运行、单身公寓建设等得到全面改善,职工满意度不断提高,企业凝聚力大大增强。

    前不久,新华制药二分厂的新改建的自助餐厅投入使用,窗明几净环境、花色繁多的美食,给人以舒适温馨的感觉。一位就餐的职工高兴地说:“在厂里吃的比家里还熨帖”。

    从生产一线成长起来的张代铭#!了解职工的心声。担任董事长后,他对职工的生活时刻关注。张代铭时常说:“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职工和企业共建共享、共进共赢是企业文化的生命力,也是企业文化的落脚点。”为此,他始终坚持将企业思想文化建设融入到提升职工综合素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实力和影响力中。

    企业完成搬迁后,分成几大园区,有的远离市区,员工就餐就成了难题。为此,经公司党委会研究确定,投入近1000万元,每个园区建立餐厅,每天不同菜谱,每位职工都吃上了可口营养的免费餐。为职工上下班方便,开通绕城班车,每天都有30多辆大巴客车,接送员工上下班。投资150万元对单身青年公寓进行全面改造。

    仅此几项,一年的运行费用就达1500余万元。可是在张代铭看来,这钱花的值。“经营企业实际上就是经营‘人心’,职工的心,企业的根,只有企业时时把职工当主人,依靠职工,企业才能长盛不衰。”

    “千方百计的降低员工劳动负荷,创造让员工愉快工作的环境”。张代铭不仅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一次,他和几位班子成员到生产一线检查工作时,看到安乃近生产车间的包装工序工人的劳动强度非常大,回来后,就和党委一班人研究确定,对劳动量大的岗位实行自动化改造,所有生产班组岗位均安装空调降温设备。现在,各生产一线车间现场环境明显改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真正实现从“汗水经济”到“智慧经济”的转变。目前,公司“机器换人”工程正在有序开展。

    企业文化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是企业形象的集中体现。而在张代铭看来,企业文化还有着另外一层意思。“优秀的企业文化是#^能够传承并发扬光大,推动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在他的积极推动下,新华制药构筑起“一报、一网、一馆、一微”的思想文化宣传四大平台,创造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新华制药”官方微信推出的诸如“#!美青工”评选活动,反响强烈,特别吸引了青年员工的关注和兴趣,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完成榜样引领的潜移默化。两年来共发布微信上千条,粉丝达到2万人,浏览量合计约30万人次。

    为在公司形成讲奉献、比贡献的良好氛围,自2011年起,公司推进评先体系改进,形成了“十名劳模、四个十佳人员、十大金牌工人和百名一线优秀员工”评先体系,同时推动建立车间级表彰制度。张代铭视先模为公司的宝贵财富,在全公司营造学习先模、关心先模、尊重先模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公司工会组织来自不同岗位的十佳班组长、十佳科技创新能手、十佳经营人才等先模员工,赴外地休闲疗养。

    张代铭说“对一个国家而言,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谐在民乐,对一个企业来讲,同样如此。”在新华制药,每年举行春、秋两季健康长跑运动会,每年轮流举行三大球、三小球比赛,还有女职工“三八”活动、“五四”青年活动、厂庆文艺演出、青年职工仲秋联欢、单身青年联谊会等,深受职工欢迎。

    2010年,他倡导设立了公司困难救助基金,每年筹集救助金达到30万元,同时提高单次救助额度。

    一系列的举措,得到广大员工的交口称誉:“在新华工作,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温暖又舒心。我们又找到了新华人的自豪感。”

    为了激发创新积极性,公司相继出台了《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科技进步奖励办法》等6个激励制度,加大科技进步奖励力度。公司大力开展群众性技术攻关活动,每年将生产单位全年制造成本降低总额的30%用于奖励职工,充分调动了全员积极性,一些困扰企业发展的重大技术质量问题获得突破,产品成本大幅下降,今年预计降低成本5000多万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创新战略、品牌战略、人才战略“四大战略”,有力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引领新华制药步入良性发展。张代铭先后被评为“中国健康产业十大儒商”、齐鲁品牌建设名家、淄博市明星企业家、淄博市杰出企业家等荣誉称号,并当选为山东省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副会长,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刊登于:2016年12月19日《淄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