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糖尿病 > 糖尿病关注 > 专家文库 > 正文

糖尿病后备军 也可与糖尿病“擦身而过”!

2012-08-30 01:36:35    作者:曾龙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教授  家庭医生在线

曾龙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教授

  许多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患者,在罹患糖尿病之前,通常有一个糖耐量低减的过程。仅仅是由于对糖耐量低减的忽视,患者才和糖尿病有了永远的“约会”。如果能够及时亡羊补牢,便可有惊无险,让自己和糖尿病擦肩而过。

  什么是糖耐量低减

  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应小于7.8毫摩尔/升。如果两次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则诊断为糖尿病。若空腹血糖正常,经过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7.8毫摩尔/升,但小于11.1毫摩尔/升,称为糖耐量低减。简言之,糖耐量低减就是糖代谢已经有异常,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阶段。

  糖耐量低减,糖尿病的“后备军”

  一般认为,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是逐步发展的,大致经过三个阶段:从正常糖耐量到糖耐量低减,再到糖尿病。因此,糖耐量低减不是糖尿病,只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大多将它看成是糖尿病前期。糖耐量低减人群患糖尿病的危险比血糖正常的人高100倍,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干预,每年将有10%左右的糖耐量低减者转变为糖尿病。不过,常言道,“天无绝人之路”,如果进行有效的干预,可使糖耐量低减发展成糖尿病的危险下降达50%,且糖代谢也可以恢复正常。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让糖尿病成为无源之水,以断其根。因此,糖耐量低减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有发展成糖尿病的高风险,又有逆转到正常的可能。古语说得好,“自助者天助”,如果自己还不珍惜,不抓住这最后的机会挽回,那就惟有和糖尿病“结伴同行”了。

  糖耐量低减者可能有其他器官的并发症

  糖尿病易引发微血管并发症,如肾脏病、视网膜病变等,也容易引发大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糖耐量低减是糖尿病前期,它的发生机制和糖尿病相同,所以患者也容易遭受上述不幸。当发现糖耐量低减时,部分人已经有了大血管病变。值得欣慰的是,糖耐量低减毕竟不是糖尿病,它患微血管病变的可能性比糖尿病小很多,而且大血管病变也相对较轻,经过有效的治疗,大多可以延缓或终止。所以说,要真正避免并发症,从糖耐量低减甚至更早期就要引起重视。

  糖耐量低减者,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

  糖耐量低减的干预措施分两大类:非药物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具体包括:①饮食。限制摄入总热量和脂肪,多吃粗粮和新鲜蔬菜,少吃油、甜品和西式快餐,限制饮酒,最好不饮酒。②戒烟。③运动。最好保证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20~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爬楼梯、爬山、游泳、骑自行车等。④减肥。肥胖者应使体重至少减轻5%~10%,最好达到标准体重水平。

  国内外研究都提示,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可大大减少糖耐量低减向糖尿病的转化,特别是美国的糖尿病预防研究,更是提示生活方式的干预比单纯的药物干预效果更好。所以,改变生活方式是一种最简单、最经济而且有确实效果的方法。

  药物干预:对于部分糖耐量低减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不能有效降低血糖,或一时难以改变多年习惯的生活方式,或不能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可以考虑药物干预。目前已经公认的有二甲双胍和α-糖苷酶抑制剂。还有许多药物正在研究之中,相信今后一定会有更多的药物用于帮助糖耐量低减人群。

  糖耐量低减者,一路走好

  糖耐量低减即使治愈,如果不坚持原定的治疗措施,也可复发,所以糖耐量低减者必须警钟长鸣,对防治方案常抓不懈,方可远离糖尿病。此外,还有一类人群称为空腹异常高血糖,他们无任何不适症状,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6.0毫摩尔/升,但小于7.0毫摩尔/升,并且经过口服糖耐量试验排除了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他们和糖耐量低减者类似,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故也应该像糖耐量低减人群那样防患未然,避免落入糖尿病的魔爪。我们祝愿这些处在糖尿病边缘的人,把握住最后的机会,让自己和糖尿病擦肩而过,而不是携手同行。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本文指导医生:
曾龙驿
擅长疾病: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的诊治。 [详细]

(责任编辑:邓莹莹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