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糖尿病 > 糖尿病关注 > 专家文库 > 正文

口服降糖药 效果缘何越来越差?

2012-09-01 01:49:12    作者:王建华  家庭医生在线

  张大爷今年68岁,两年前被查出患有2型糖尿病,老人家生性乐观,对治疗比较配合,从未间断药物治疗,饮食控制也很严格,血糖一直控制得比较满意。可是,最近几个月来,不知何故,血糖复查结果一次比一次高,药物加至最大治疗量仍然控制不好,起初他曾怀疑药品质量有问题,后来换用同类进口药物后也是如此。张大爷弄不明白了,一头雾水到糖尿病门诊找医生咨询。其实,这是临床经常碰到的一个口服药失效的问题,我的一番解释,帮张大爷解开了心中的谜团。

  口服降糖药失效,真假有别

  口服降糖药失效是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主要见于磺脲类药物(如优降糖、达美康等),根据药物失效发生的早晚,分为原发性失效和继发性失效。有的病人在确诊为糖尿病之初,口服磺脲类药物即不起作用,血糖居高不下,谓之原发性失效,这种情况多见于发现糖尿病时病情已处于晚期、胰岛功能严重衰竭的病人。

  继发性失效是指在服药的头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内,血糖可得到满意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越来越差,将药物加至最大治疗量,血糖仍得不到理想控制。继发性失效的发生率每年达5%~15%,应用磺脲类药物治疗5年,将有大约30%~40%的病人出现继发性失效。

  对于失效的原因,目前认为: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逐渐衰退,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医学上称之为胰岛素抵抗),是导致磺脲类药物失效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人早期阶段,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以后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分泌功能呈进行性下降趋势,因而对磺脲类等促胰岛素分泌剂的反应越来越差。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七十二变的能力,其中之一就是变出数个假孙悟空,让人真假难辨。其实,口服降糖药也有假失效的时候,即有些情况不属于真正的口服降糖药失效。有些病人之所以服用了足量的磺脲类药物,血糖仍控制不好,原因在于饮食控制不严、运动过少、腹泻导致药物吸收不良、药物用法不当、存在应激因素(如感染、创伤、手术、脑卒中等),或同时应用对胰岛素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如激素、利尿药、避孕药)等。此类情况不属于真正的磺脲类药物失效,因为在消除这些干扰因素之后,药效可以重新恢复,故又名为假性口服药失效。

  口服降糖药失效,正确对待

  一旦发现磺脲类药物失效,应及早加用胰岛素联合治疗,这对于迅速控制血糖,减轻高血糖的“毒性”作用,保护残留的胰岛功能很有意义。不仅如此,两者联用还可节省外源性胰岛素用量,避免高胰岛素血症的危害,同时减轻外源性胰岛素对自身胰岛分泌功能的反馈性抑制。临床上有些继发性失效的病人,配合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后,胰岛β细胞功能有可能明显改善,并恢复对口服降糖药的敏感性,以至重新改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当然,如果病人的胰岛严重受损,几乎没有分泌功能,则应完全换用胰岛素治疗。也有少数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者,联用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如文迪雅等)、ɑ-糖苷酶抑制剂(如拜糖平等)一类药物后,药效又重新恢复,可能与这类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有些病人出现口服降糖药失效后,往往情绪悲观、低落,反过来又促使血糖升高,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口服降糖药失效并不意味着无药可医,只能坐以待毙,通过加用或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同样会得到良好控制。但是,有些糖尿病人明知口服降糖药失效,却拒不使用胰岛素,而是盲目加大用药剂量或滥用偏方、秘方,使血糖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导致严重并发症,最后落个人财两空,实不足取。

  防止和延缓降糖药物失效

  胰岛功能衰竭是造成降糖药物失效的主要原因,而长期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又是导致胰岛功能衰竭的罪魁祸首。因此,延缓或避免口服降糖药物失效,最主要的办法就是早诊断、早治疗,长期把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以延缓胰岛功能的衰竭。此外,严格控制饮食,加强体育运动,避免肥胖,减轻胰岛素抵抗,也是必不可少的防治措施。有的糖尿病人服药数年,其间从不监测血糖,最后并发症出来了,一查血糖很高,才知药物早已失效。因此,糖尿病人切勿以为用了药就万事大吉,切记要定期查血糖。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徐蓓蓓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