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糖尿病 > 糖尿病知识 > 糖尿病新知 > 正文

当心心理性胰岛素抵抗 远离9个误区

2014-03-30 08:11:29      家庭医生在线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然而糖尿病的知识还未普及开来。导致很多人对糖尿病的治疗存在误解,比如胰岛素作为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却遭到了病者和其家人的心理抵制。有的甚至认为,胰岛素就像毒品一样,使人上瘾。那么,“心理性胰岛素抵抗”是怎么回事呢?

“心理性胰岛素抵抗”是怎么回事呢?

所谓“心理性胰岛素抵抗”是指病人不愿意应用胰岛素治疗,而不是身体有什么特别改变。

“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在国内相当常见,这也是国内糖尿病治疗达标率不高的重要原因,需要引起社会舆论和广大内分泌专科医师的重视,加强糖尿病防治知识宣教。

近十多年来,糖尿病的治疗药物发展很快,科学家们开发了很多口服抗糖尿病药物(也称口服降糖药)。但是,胰岛素作为糖尿病特效治疗药物的地位仍不可动摇。正确使用胰岛素、尽可能减少其副作用对于糖尿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需要强调的是,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对胰岛素治疗不理解,这可能与2型糖尿病以前也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有关。他们觉得,既然是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为什么还要用胰岛素呢?

实际上,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这个名称是不确切的(现在已更名为2型糖尿病),该型糖尿病在病程的后期也出现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因而也必须补充胰岛素。还有一些病人和家属认为打胰岛素像吸鸦片一样具有成瘾性,因而不敢使用胰岛素。实际上,胰岛素为生理性制剂,不存在成瘾性。如果病人依赖胰岛素,那是因为其自身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不能满足需要,病人绝不会因为使用胰岛素而变得依赖胰岛素。以上错误认识使得许多病人及家属对胰岛素治疗有抗拒心理,有些专家将这种现象称为“心理性胰岛素抵抗”。

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指南明确指出,患者刚被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时,医师就应向其说明将来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以及这种治疗的益处,可见胰岛素治疗的宣教工作一定要做得早。相信随着广大内分泌专科医师对糖尿病宣教工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病人会理解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克服“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及时接受胰岛素治疗。

对胰岛素的9个误区

提及打胰岛素,大多数人想到的是:一难、二疼、三害怕。美国《健康》杂志最新载文,刊出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糖尿病专家、医学教授吉尔·克兰戴尔博士总结的有关胰岛素和2型糖尿病的9个“神话”。

1。糖友总是需要胰岛素。实际上,1型糖尿病患者(占5%—10%)的确需要胰岛素,而2型糖友(占90%—95%)可能不需要。

2。注射胰岛素意味着控制糖尿病的各种努力全失败。正确饮食和锻炼对2型糖尿病患者始终很重要,但服用药物则因人而异。大量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都需胰岛素治疗,但不能将这看作“失败”。

3。注射胰岛素会非常疼痛。大多数患者表示,扎指尖测血糖比注射胰岛素更疼。其实,如今胰岛素注射已接近无痛。

4。胰岛素会导致危险低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比1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更小。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都很容易出现焦虑、手抖、出汗、食欲超强等低血糖症状。少量摄入糖(稀释果汁、葡萄糖片等)即可快速逆转低血糖问题。

5。胰岛素一旦用了就不能断。在刚确诊或处于孕期时,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只是暂时需要胰岛素。有些患者自然减肥或手术减肥后,就不再需要注射胰岛素;但其他患者则一直需要注射胰岛素。

6。胰岛素很难注射。如今,患者使用的是笔式胰岛素注射器,携带方便,无需冷藏,通常每天注射一次即可。

7.2型糖尿病患者自己无法产生胰岛素。发病初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体会产生超过正常水平的胰岛素,即“高胰岛素血症”。注射胰岛素有助于克服胰岛素抵抗。

8。胰岛素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注射具有选择性,通常每日1次(一般于晚上注射)。胰岛素注射也可以与口服药相结合。如果血糖依然居高不下,则需要一日多次在饭前注射胰岛素。

9。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最后一招。虽然一些患者在尝试各种疗法之后才选择注射胰岛素,但这并非最佳治疗策略。接受胰岛素治疗越早,患心脏病和中风等并发症的几率就越小

(责任编辑:吴洁媚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