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糖尿病 > 糖尿病知识 > 糖尿病新知 > 正文

餐后血糖值如何变化 认识餐后血糖管理指南

2014-04-26 00:35:24      家庭医生在线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知道饭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专家表示饭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可以帮助糖尿病人预防糖尿病的多种突发症状。那么,饭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值是多少呢?

餐后两小时血糖值情况

1、空腹血糖:隔夜空腹(至少8小时未进任何糖类,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血,所检定的血糖值。检查的目的在于体现夜间基础状态的血糖,凌晨血糖升高的情况及降糖药远期疗效。

(2、餐后两小时血糖:体现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也是筛选糖尿病的方法之一。

3、夜间血糖:自行设计测夜间血糖时间,体现若早餐前血糖高,是夜间血糖一直在高还是晨时才高的。

4、随机血糖:机体在特殊情况下对血糖的影响,如多吃、少吃、吃特殊食品、饮酒、劳累、生病、情绪变化、经期等,及时捕捉低血糖的瞬间(约10分钟之内),当怀疑有低血糖发生时要及时测血糖。吃什么可以降低血糖,点击在线咨询医生

5、饭后血糖正常值可分为饭后1小时血糖值和饭后2小时血糖值,饭后1小时血糖值应该控制在10.0mmol/L以内,而饭后2小时血糖值应该尽量控制在7.8mmol/L以内,饭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可称之为糖耐量异常。

餐后血糖管理指南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了一项以循证依据为基础的指南,即餐后血糖管理指南,建议运用更有力的措施及制定餐后血糖控制规范,达到优化糖尿病管理,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危险的目的。这是全球首个将餐后血糖单独列出的指南,体现了餐后血糖在糖尿病诊疗中的重要性和国际糖尿病组织对餐后血糖的重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共同主任、北京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在11月21日的201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全国学术会议上,解读了他对餐后血糖指南的理解。

刻意地干预餐后血糖并没有在心血管疾病预防获益

餐后高血糖是糖尿病常见现象,也是一个早期的现象。有研究结果显示,在早期糖尿病患者中,其空腹血糖还没有升高的时候,已经开始出现了餐后血糖升高的现象,这也许是和β细胞的破坏以及胰岛素的下降有关系。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餐后血糖和大血管疾病、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视网膜病变、癌症等具有独立相关性,并且在矫正了其他危险因素以后,这种独立相关性依然存在。另有长期的队列研究也发现餐后两小时血糖是心血管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即使在非糖尿病人群,餐后高血糖也是独立心血管危险因素。然而,这仅仅是局限于流行病学,事实上,在许多临床的大型研究中发现,采用刻意的干预餐后血糖的手段,并没有给心血管的预防带来改变,也就是说,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并没有在前瞻性研究中获得证据。因此,关于控制餐后血糖是否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IDF的餐后血糖指南并没有给予完全肯定,尽管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性大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已得到一致认可,但关于这方面的数据是有限的,纪立农也提出:“要相信大的临床试验带给我们的证据,而不是仅仅依靠流行病学研究就给出论断。”

控制餐后血糖减少血管事件需同时配合基础血糖控制

有研究显示,针对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的控制,是稳定血糖的路径之一,可以获得明显改善糖化血红蛋白的目的。在一个长期的随访研究中发现,做过餐后血糖强化治疗的人,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显著降低,尽管目前仍缺乏完善特别针对控制餐后高血糖对大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但仍然有一些证据支持控制餐后高血糖带来的益处,因此,指南中也提出,控制餐后血糖可能减少血管事件,同时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可达到最佳血糖控制水平。

纪立农还提到了在一些糖化血红蛋白比较低的人群中,似乎控制餐后血糖的贡献要比空腹血糖的大得多,因此他也提出了在改写指南时,这种现象可以作为一个讨论点。

控制餐后血糖有其重要性

目标是控制在7.8 mmol/l以内

由于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而目前又有证据指明餐后血糖可能使心血管获益,因此,IDF也强调了控制餐后血糖的重要性。在指南中,餐后高血糖定义为进食2小时后血糖高于7.8 mmol/l,并且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低血糖指数膳食,可以适当选择降低餐后血糖的试剂,包括α-糖苷酶抑制剂、部分短效胰岛素以及GLP-1等新型药物。

那么餐后血糖的控制目标是什么呢?IDF建议在避免低血糖的情况下,餐后血糖不应超过7.8 mmol/l。自我血糖监测是目前评估餐后血糖的最佳方法,一般建议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每日至少进行三次自我血糖监测,非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可由其治疗方法及控制水平个性化决定。

(责任编辑:吴洁媚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