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糖尿病 > 糖尿病治疗 > 降糖药 > 正文

口服降糖药为什么会失效呢?

2015-08-20 06:18:59      家庭医生在线

众多“糖友”都曾反映过这样一个问题。为啥自己严格严格遵照医嘱服药,饮食控制、运动锻炼,但血糖复查结果却一次比一次高,在排除了药品过期、质量问题、用法不当等原因之后,是否还存在其它原因?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糖友”应该如何正确应对?

口服降糖药为啥会失效?

根据药物失效发生的早晚,口服降糖药失效分为“原发性失效”和“继发性失效”。有的人在糖尿病确诊之初,口服足量胰岛素促泌剂即不起作用,血糖始终居高不下,谓之“原发性失效”,这种情况多见于发现时病情已处于晚期、胰岛功能严重衰竭的“糖友”,原发性失效的发生率为5%。“继发性失效”是指在用药初期血糖可得到满意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药效越来越差,将药物加至最大剂量血糖仍得不到理想控制(空腹血糖>10.0mmol/L)。继发性失效的发生率每年为5%~15%,应用胰岛素促泌剂治疗5年,将有大约30%~40%的病人发生继发性失效。

口服降糖药失效主要见于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磺脲类药物(如优降糖、消渴丸等)和格列奈类药物(如诺和龙、唐力等)。因为此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其起效的前提是体内存在一定数量的胰岛B细胞。研究表明,2型“糖友”在诊断之初,胰岛功能就已降至正常人的50%,此后,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胰岛功能将以大约每年5%的速度衰减,直至完全衰竭。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2型“糖友”服用胰岛素促泌剂开始阶段效果好,以后越来越差,最终完全失效。因为在病程早期,患者仍保留一定的胰岛功能,而到晚期,一些患者胰岛功能基本已完全衰竭。换句话说: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逐渐衰竭是导致胰岛素促泌剂失效的主要原因。

失效怎么办?

如果发现磺脲类降糖药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应及早加用胰岛素进行联合治疗,这对补充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迅速控制血糖,减轻高血糖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保护残留的胰岛功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如果将两者联合应用,还可节省外源性胰岛素的使用剂量,避免高胰岛素血症的危害,同时还能减轻外源性胰岛素对自身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反馈性抑制。

对于“继发性无效”的糖尿病患者,配合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可获得明显改善,并能恢复对口服降糖药的敏感性。当然,如果患者的胰岛已经严重受损,甚至几乎没有分泌的功能,则应完全换用胰岛素治疗。也有少数使用磺脲类降糖药,发生继发性无效者,联合使用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a-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后,药效又能重新发挥,这可能与这类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不同种类降糖药服用时间也不同

一、饭前30分钟服用的药物

主要为格列苯脲(优降糖),此外还有格列奇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波脲(克糖利)和格列喹酮(糖适平)等。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产生和释放胰岛素来降糖,对餐后血糖的降糖效果优于进餐时或餐后服用,不过要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二、饭前5~20分钟服用的药物

如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唐力)等。这类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暂,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尤其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每日2~3次,不进餐就不服药。

三、饭后立即服用的药物

如二甲双呱(也可餐间服用,肠溶制剂可餐前服用)等。该类药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本药物,尤其对于肥胖者为首选,由于其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故宜在饭后服,以减少不适感。

四、进餐时服用的药物

最好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阿卡波糖(拜糖平)就属于这一类,此外还有倍欣、米格列醇等。其主要作用是促使饭后血糖值下降,若在饭前过早服用或延迟到饭后服用,都会丧失降糖作用。

五、每天同一时间服用的药物

这类药物与是否进餐无关,但我们一般习惯于每日早晨空腹服用,如胰岛素增敏剂,包括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由于此类降糖药作用时间较长,一次服药,降糖作用可以维持24小时,故每日早餐前服药1次即可。此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水肿,故有心衰倾向或肝病者慎用。

(责任编辑:林银珍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