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治糖尿病遵循6个原则
社会上有很多声称可以“治愈糖尿病”的小广告误导患者。糖友在选择治疗时应擦亮双眼,尽量选择传统药物。尽管社会各界都在大力宣传糖尿病的正规防治知识,但或多或少还存在很多小广告误导患者。因此,糖友在选择治疗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降糖药治疗糖尿病遵循6个原则
第一,如果能靠控制饮食和运动将血糖降至正常,就不要盲目用药。临床上经常见到这样的患者:刚诊断为糖尿病,血糖并不很高,就打上了胰岛素,结果体重猛增。事实上病人控制饮食、加强锻炼,不用药,血糖也能降下来。靠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糖是最好的。
第二,越传统的药物越安全。如今控糖的药物五花八门,但是针对每一个患者,并非都适用。任何药物、任何治疗都不是完美的,都各有利弊。事实上,用的时间越长,越传统的药物越安全。因为经过了多年的临床观察和大浪淘沙,药物的正副作用都已经被掌握,比如二甲双胍、磺脲类等。而且,传统的药物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便宜。糖友不要盲目追求新药、贵药,能降糖的药就是好药。
第三,声称能“治愈糖尿病”的药物或治疗肯定是骗人的。糖尿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副产品”,随着生活条件好转,人们吃得好、动得少就会患病。目前医学界还没有找到一个能够治愈糖尿病的妙方,但凡说吃什么药或采取什么手段能治愈,一定是骗子,广大糖友不要上当。
第四,处于“临床研究”的阶段不等于“临床应用”。手术治疗在部分患者有一定效果,但观察的时间太短,远期效益还不清楚。
第五,选择中医药治疗要注意副作用。实践证明,西药降糖的效果是最好的,而且使用起来简便、副作用清楚。糖友可以选择去正规医院看中医,但不要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
第六,不要轻信降糖保健品。近年来,声称可以降糖的保健品层出不穷,“口服胰岛素”、|“植物胰岛素”等概念让糖尿病患者不知如何分辨。事实上,并没有证据证明有某种保健品可以真正降糖。如果有明显的降糖作用,里面难免会添加西药成分。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和医生开的降糖药混合使用,容易导致低血糖。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轻信广告宣传的降糖保健品。
服用降糖药要知道的事情
磺脲类药物
个别患者在服用甲苯磺丁脲(甲糖宁,D860)、氯磺苯脲、格列苯脲(优降糖)时可引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症状轻重不一,重症患者较易发现;轻症患者网织红细胞可以正常,不易早期发现。停药后症状即可缓解。极个别患者可产生骨髓抑制,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
预防:初次用药10天后查一次血常规,第一年内每3个月查一次,以后每年检查一次,以便早期发现。
只吃降糖药,治不了糖尿病
一百年来,关于糖尿病,发明的药物越来越多,但糖尿病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相反患者却是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传统糖尿病防治策略和方法。
血糖升高是什么?血糖升高只是糖尿病的一个表现,是糖尿病引起的一个表象,但并不是糖尿病的原因和本质。降血糖只是糖尿病的一个治标的方法。
单纯降血糖并不能完全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从另一方面说,强化血糖治疗是否能完全控制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大量临床医疗实践,现在看来也不尽然。不久前有一位找我看病的朋友说,他得糖尿病后,马上就用上了胰岛素泵进行强化降糖治疗,血糖一直很稳定,但现在也出现并发症了。这个现象并不是偶然的。实践证明,只降血糖并不能完全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也发现,强化血糖治疗并不能降低糖尿病的死亡率。2008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年会上甚至有报道,患病1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强化血糖控制,不但不能降低死亡率,反而会增加死亡的风险。因此,我们要恰当地评价降血糖的作用。在糖尿病的防治策略上思路要广一些。
降血糖是必须的,但绝对不能是唯一的
我们知道,糖尿病是一组代谢综合征。在血糖升高的同时,血压、血脂、血液黏稠度等都有可能改变。特别是高血压,从某种程度上讲,降血压比降血糖还要重要。因此,对糖尿病来说,降血糖是必须的,但不能是唯一的,多途径的综合治疗才能起到最佳的疗效。
吃降糖药后喝酒需谨慎
药物如阿司匹林、吡罗昔康、感冒片等,服药后饮酒4小时至2个月,均会引发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现腹痛、呕吐、血红蛋白下降等症状。胃镜检查胃粘膜呈糜烂性出血性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溃疡等,其中最严重的2例患者不治身亡。
"吃了药最好别喝酒,轻则出现醉酒或者降低药物作用,重则引起毒性反应或者使原来的疾病加重。"因为各种酒中都含有乙醇。同时,酒精有扩张血管作用,会对抗凝血药物或利尿降压药物产生影响,会使人出现头晕、直立性虚脱等症状。
"很多种药物还可以干扰乙醇的正常代谢,造成乙醇醛蓄积中毒,引发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双硫仑样反应'又称之为'戒酒硫样反应'。"酒精进入体内后,首先在肝细胞内经过"乙醇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醛",乙醛在肝细胞线粒体内经过"乙醛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酸和乙醛酶A,乙酸进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由于某些化学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抑制了肝细胞线粒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乙醛产生后不能进一步氧化代谢,从而导致体内乙醛聚集,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责任编辑:林银珍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甲减患者适宜多碘还是少碘
2024-10-25甲减病会不会导致肌肉酸痛、浑身乏力?
2024-10-25亚临床甲减会发展为甲减吗
2024-10-25甲减病会一直发胖吗
2024-10-25做甲状腺检查时需要空腹吗
2024-10-25甲亢患者适合吃什么水果比较好
2024-10-25甲亢会不会导致腹泻
2024-10-25番石榴降糖胶囊的作用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2024-10-24
热门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与生活调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吗
2024-10-24糖尿病I型与二型:深入解析两者的区别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脚足病早期信号
2024-10-24糖尿病ICD10编码全解析及应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脚肿了怎么办才能消肿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