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糖尿病 > 糖尿病知识 > 糖尿病误区 > 正文

糖尿病用药要慎重 避免陷入误区!

2015-10-01 07:34:52      家庭医生在线

糖尿病,它是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这种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多患者都非常的苦恼。因为现在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也存在着误区。下面,我们就请相关专家为我们介绍一下糖尿病的治疗误区,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糖尿病的治疗误区,专家介绍如下:血糖降下来后不一定再用药。担心血糖降得过低。受传统糖尿病防治观念的影响,对目前提出的将血糖降至理想水平,即135/85mmHg以下有所顾虑,担心血糖会因此降得过低,对心、脑、肾供血不利,引起这些器官供血不足而诱发相应并发症。这种认识是个误区。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血糖在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只要平稳地将血糖降至目标水平以下,既可减轻症状,也可减轻各种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对有并发症时应将血糖降得更低认识不足。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新药、贵药就是好药。忽视血糖监测和记录。目前的降糖原则中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其中一项便是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血糖的监测并记录。治病心切,喜欢作用快的降糖药。

相信您已经了解。您是不是对治疗糖尿病有了新的了解呢?要提醒大家的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是一定要及时才能避免因此带来的严重危害。

糖尿病的5个误区别堕入

误区1:主食含糖,吃得越少越好

糖尿病患者普遍认为主食吃得越少对病情控制越有利,不少患者控制主食摄入。主食真的越少越好吗?答案是否定的,它违背了均衡饮食的原理。糖是体内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是人体每天的生活保障,若少吃到不能提供机体正常代谢的情况下,这将导致体内糖不足,此时,机体只有调动脂肪和蛋白质来供能。总热量摄入不足,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

误区2:肉类不含糖,多吃无妨

肉类不含糖,多吃无妨。持这种观点的人,常见于年龄在30—50岁之间,工作较忙、应酬较多的患者,经常参加各种饭局,进食较多肉食后,并未出现较高的血糖,因而产生这种误区。肉虽然含糖很少,但肉和脂肪的代谢也要依靠人体分泌的胰岛素,多吃肉同样也会加重胰腺的负担。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是血浆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升高的主要膳食因素。美国有学者提出:糖尿病的恶化不是血糖超标而是血脂过高,因为糖和脂肪都是碳氢化合物,在体内可以互相转化。

误区3:水果含糖,不能吃

一些患者以为水果含有糖分就不敢吃。其实,水果里所含的维生素、果胶和矿物质对人体是有益处的。水果中含的糖分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果糖在代谢时不需要胰岛素参加,所以,糖尿病人在血糖已获控制后不要一概排斥水果。在糖尿病控制良好的前提下,每天可以吃两次水果,时间最好在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3点左右的两餐之间,水果的量要控制在苹果、梨、桃每次吃1/8个,桔子每次吃3~5瓣,香蕉每次吃半个,西瓜每次吃半叶,每次只吃一种水果。

误区4: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粗粮里面含有一些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素,有利于降糖降脂,很多“糖友”因此只吃粗杂粮,不敢吃细粮。糖尿病饮食中主食要尽量做到粗细粮合理搭配,把粗粮和细粮掺和起来吃。合理营养的概念告诉我们,任何食物吃多了都有利有弊。比如,可以食用由“玉米+大麦面”组成的二合面或“玉米+大麦面+

误区5:为了少尿。人为控制饮水

糖尿病患者的多尿与多饮是一种因果关系。多尿是多饮的结果,多饮是多尿的原因。一些患者因为发病初期有多饮、多尿的症状,就限制饮水。其实,因为葡萄糖从尿中排出时带走了大量水分,所以感到口渴就应喝水,不可加以限制,否则可能会引起脱水等情况发生。糖尿病患者多饮水,实际是对体内失水的补充。而且还有改善血运、促进循环、增加代谢及消除酮体等作用,是对人体失水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糖尿病患者不但不能限制饮水,还应适当多饮水。因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刺激下丘脑的渴感中枢而致口渴,饮水后可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或恢复正常,起到降血糖的作用,使患者不再口渴。如果限制饮水,这样可能造成血液浓缩,血液中代谢废物无法排出,会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甚至发生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此外脱水还会损坏神经系统,对病情非常不利。控制多尿,要从控制高血糖入手。而不能控制饮水。



(责任编辑:林银珍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